3)第148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大,但是留给驾驶员的地方却不多,且车体内两个乘员间空间是不互通的,不能互相借用对方的空间,两者被变速箱及大量上层结构隔开,此外锋利的突出物很多,很容易致使驾驶员受伤。

  虎式坦克整体系统过分精细,导致机械故障较多,小毛病频发。

  更严重的是虎式坦克经常在战场上掉链子,因故障造成的损失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战损。

  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进,但是虎式坦克高故障率在整个服役期间也没有得到解决,加之苏联的新锐坦克T34/85和与IS-2的横空出世,虎式坦克的优势大减,逐渐对战场形势愈发感到力不从心。

  虎式坦克被迫于1944年停产,独留黑豹坦克支撑大局。

  但是黑豹的故障率比虎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靠性差,可以说是“黑豹”最致命的缺陷,主要归咎于设计变化,动力系统的设计原本是为30-35吨的坦克制定的。

  而且“黑豹”为了提高各种指标,重量一再增加,最终超过46吨。

  因此,“黑豹”超载的动力系统不仅导致油耗过高,而且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磨损甚至毁坏。

  所以虎豹坦克的日常保养是极其频繁的,需要保养的零部件更是多如牛毛,一般的工人无法胜任,和生产一样需要大量的专业熟练技工。

  虎豹坦克的维修过程也是非常麻烦,首先是虎式和黑豹坦克都严重超重,一般的抢救车辆不足以拖拽受损战车,需要用专门配备的特种抢救车辆,希大爷甚至在1944年4月,曾亲自下令扩大重型抢救车的生产。

  即便如此战场上受伤的虎式坦克仍需要两三辆重型拖车才能拖回去,还有很多坦克因无法维修而抛弃在战场上。

  另外虎豹坦克过于精密,导致单位受损面积中需要更换的零部件便更多,这就需要工厂为其提供更多的配件,进一步挤占了工厂的产能。

  维修和保养一样,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然而专业的维修工人主要来源却是各大坦克厂的技术人员。

  德军的高层深知没有良好的后勤支援就无法快速形成和恢复强大的战斗力,迫不得已,即便是在物力人力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也要给予了装甲部队的技术保障兵种最大的投入和加强;

  这对于原本就很脆弱的德军后勤来说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

  德军高层在坦克的数量与性能质量之间的博弈中选择了后者,受限于德国的工业产能和战略资源的短缺,虎式和黑豹坦克始终无法大规模量产,而自身有存在不小的缺陷。

  在解决缺陷和提高产能上,二者又相互掣肘牵制,进而形成一个死循环,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好大喜功,全然不顾自身承受能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