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48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将志存高远,演绎成了好高骛远,由此祸不远矣!

  第二次世界大站是大兵团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一个高峰,所谓的大兵团不单指兵力众多,而且涵盖了庞大数量的装备投入,这也是大兵团作战的物质基础。

  德国在二站初期深谙此道,无论是闪击波兰还是空战不列颠,都投入了远多于对手的兵力和装备。

  突袭毛熊时双方兵力和装备相差无几,但是在单位作战区域里德军集结的兵力和装备都是优于毛熊的;

  相对于对手的数量优势也是德军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不过德国人的好运气没有持续太久,突如其来的“T34危机”,令德国人杞人忧天,唯恐装备优势的易手引发蝴蝶效应改变战局走向,开始认真研究T34的特性,借鉴其先进合理之优势研发出性能出色的黑豹坦克。

  仅论单车性能,盟军所有中型坦克的性能无一出其左右,但是在大兵团作战场上,黑豹坦克和同样被寄予厚望的虎式坦克却总是“龙游浅滩遭虾戏”,遭遇盟军的谢尔曼和T34屡屡败北,不仅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成为德国军工界东施效颦的典型。

  虎式和黑豹坦克胁迫了德国装甲部队的发展思想,即无视数量,却对质量和性能的高度迷信;

  结果是不仅于后院祸害德国的战略资源和后勤,还在前线将德国的装甲部队拖累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虎豹坦克其实并非德国装甲部队的最佳选择,原因有几个。

  其一,对比t34,虎豹坦克的火力优势并不明显。

  黑豹坦克的终极版黑豹G型比T34/85型坦克正面对射时更占优势,能在800米的距离上洞穿T34/85的正面装甲,而T34/85只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黑豹G型的正面装甲;

  两种坦克在侧面、后方装甲互射时不分伯仲。

  虎式坦克的装甲虽然厚重,但采用了传统的垂直装甲,没有使用当时更为先进的倾斜式装甲的设计,使得其防护能力,与重量并不相当。

  虎式坦克正面防护力并不尽如人意,正面防护能力甚至不如重量比它轻的豹式坦克,吨位更为轻便的T34/85却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干净利落的撕开它正面厚达100毫米的装甲。

  这也是1944年之后,虎式停产的重要原因,与其说是虎式的无奈不如说是它的耻辱。

  实际上虎式和黑豹坦克的优势比较单一,其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装甲防护和火炮洞穿能力两个方面,拿T34/85型坦克作对比可知,该型坦克的防御和攻击能力不如黑豹,但是在可靠性、操控性、机动性、续航能力等诸多方面则远胜于黑豹。

  尤其是T34/85的可靠性令人叹服,至今仍在老挝、半岛等国装甲部队服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