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8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8章

  至于毛熊的老对手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是二站时期德国装甲部队的两大杀手锏,在战斗中拳打T-34,肘击谢尔曼,相传击毁一辆虎式或者黑豹坦克,盟军要赔上五辆坦克,为德国装甲部队创建了不世功勋。

  虎豹坦克俨然成了盟军装甲部队眼中的“雌雄双煞”,美苏两大明星主战坦克皆望风披靡,两种坦克因此名声大噪,其影响力洞穿几十年的时光,后世仍能辐射一大帮历史和军事的研究爱好者。

  但两种极具传奇色彩的中流砥柱式的主战坦克,却也是德军装甲部队最终走向覆灭的主要诱因。

  很多人长期吹捧的德国科技成就——尤其是军事装备研发的成果,从来就不是德国人在科技或者国力上优越于盟国的证据。

  恰恰相反,短视、低效、低性价比、不计代价、好大喜功式的装备研发思维,是德国武备与盟国武备在战争中对抗落败的主要原因。

  而虎豹坦克的原罪就是过分地强调质量性能,而置产能和性价比于不顾。简而言之就是纳粹利用珍贵的战略资源不计成本地拼凑出的战斗力一流,而保养、操控、可靠性等方面末流的战争机器怪兽。

  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之所以强大,源于各项高性能指标,在装甲厚度,火炮口径,火控系统,制作工艺等方面全方位超过对手。

  为了研发全方位压制对手的先进坦克,德国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科技人员和优秀设计师,耗时一年多研发出黑豹坦克,并于1942年12月正式生产型投产。

  此时距离“T34危机”已过一年半有余,若加上后期为了应对战场形势变化,不断对黑豹进行升级,黑豹坦克的研发升级耗时三年多;

  而对手T34仅做一次升级,从T34/76型升级T34/85型仅耗时一个月。

  虎式坦克更是在三十年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在1942年3月才开始少数列装。

  作为精密的作战武器,虎式和黑豹的很多部件制造工艺复杂,需要一些精密的加工工具和相当熟练的专业技术工人,需要单独的工厂生产线。

  而T-34没有什么复杂的技术,甚至拖拉机工厂就可以代工生产。

  黑豹坦克全重高达46吨,几乎和毛熊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同样重量,IS2和IS3为重型坦克,而“黑豹”被德国定义为中型坦克;

  由于采用了传统的垂直装甲,虎式重型坦克的重量高达56吨。

  庞大的身躯,厚重的装甲对优质钢材的需求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德国的钢产量本来就远逊于盟国,可是单车的耗材却远高于盟军坦克。

  得益于大功率发动机,两种坦克的机动性也不差,所以油耗也是相当的高,遗憾的是续航能力却低于主要对手T34坦克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