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春眠不觉晓_大唐:爹,我真没想造反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春眠不觉晓

  科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它能选拔选拔官员,同时也能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以前科举制中,都是世家大族占多数,因为他们要钱有钱,要书有书,起点就比寒门士子要高,所以出头的人比寒门士子多也正常。

  但是人数多,总比彻底垄断要好。

  科举制度以前,朝廷上的官员几乎都是世家大族子弟,寒门出头的机会才叫渺茫。

  如今在科举制下,虽然寒门出身的官员总体数量还是比不过世家大族,但也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如今朝堂上寒门出身的代表,就是大唐宰相马周、大理寺卿孙伏伽。

  这些年,寒门仕子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虽然依旧比不过世家大族,但也算是能说上话了。

  这次开设科举,并非李泰的命令,而是李世民留在尚书省的圣旨。

  这次李世民似乎铁了心要和世家大族作对,一系列的命令,几乎都是在针对世家大族。

  但现在李世民人在高句丽,世家大族要想找他理论也可以,跑去高句丽就行了。

  世家大族显然没那个胆子,所以只能乖乖忍着。

  这一次的科举,寒门或许能出不少人,之前大清洗那么多次,官场上少了许多位置,原本都是让下一级顶上,但顶来顶去,肯定还是有空缺。

  所以现在科举,也算是填补以前的空缺吧。

  这次科举,许多人都很重视。

  特别是山东氏族和江南华族,一时间也停止了争斗,专心准备应对这次科考!

  这次科考,录取人数为四十六人,并且情况和以往不一样。

  先不说考试难度,只要能成功中进士,那就能直接入朝为官。

  所以这是一个增加自己势力的好机会,只要成功让自己的人科考成功,那在朝堂上就能多出许多话语权来。

  所有势力都在争着,原本大家携手一起对付朝廷,结果听说朝廷要开科举之后,这个松散的联盟瞬间破裂,稍微思考一会儿,大家就很默契的倒戈相向。

  朋友…得了吧,谁跟你是朋友呢…

  山东氏族,江南士子,这两大势力暗中较劲起来,都想把对方比下去。

  双方暗中厮杀的时候,十二个人正拘谨地站在李承乾面前。

  “怎么只有十二个?”

  李承乾头疼地揉了揉鼻子,着实有些无语。

  黔州十万百姓,最后竟然只有十二个人有资格参加科考,这…真是太寒碜了。

  诸葛亮在旁边苦笑道:“殿下,就他们十二人最聪慧,在所有学子中名列前茅,不过他们才学了几年,想要参加科考,怕是有些困难啊。”

  李承乾皱眉打量着这十二个人,他们的年龄大概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长相儒雅,文质彬彬。

  “四书五经这些,你们都会了吗?”

  李承乾淡淡的问道。

  无论科考的方法怎么变,但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