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章 火车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火车

  老常为什么要控制商界,因为经济是国之根本,没有经济就没有未来,打仗只能赢得一时。

  这个道理就算老常不明白,他身边人也明白。

  而魔都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所在,能控制住魔都,就能间接影响全国。

  这就是老常希望朱传仁做的事情,而朱传仁也确实在这么做,他的触手一步一步的从民生延伸到资源产业。

  原本他是不想碰的,但奈何老常给的太多,人家上赶着给,不要就是不给面子。

  这也是为什么倪思纯最近总跑宋大姐家的原因。

  老常准备将晋省的两座煤矿交给朱传仁,晋省是谁的地盘?老孔的啊,到人家地盘抢食吃,总得提前拜拜码头。

  最主要的是得跟人说清楚,我真不熟故意去跟你抢食的,是老常硬塞给我的,要怪怪老常,千万别怪我。

  华夏用煤已有接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但五口通商后,跨越大洋运来的洋煤硬是比土煤便宜,轻松垄断市场,夺取了煤炭定价权。

  洋人若在紧要关头操弄煤价,足以摧毁自强运动的任何成果。

  这也是老常的算计之一!

  丑国公使蒲安臣于1864年算了笔账,华夏轮船一年耗煤40万吨,大多是由英国、土澳与霓虹运来的洋煤。

  当清廷筹备轮船招商局时,最大的顾虑是购用洋煤,“洋人居奇,反为掣肘”。

  土煤比洋煤贵,主因在运输。

  煤是非常笨重的货物,以传统牛马大车运输,运费太高;

  而欧美煤矿以铁路运到港口,运输成本压到最低。

  木轮牛车一车拉800斤,折合8担;火车一个车皮装20吨,折合333担。

  一列火车10个车皮,运力相当于400多辆牛车,速度更无法相比。

  唯有使用铁路运煤,才能与洋煤竞争。

  只是清廷视铁路为“坏我地方田庐,蹙我民间之生计”的坏东西,禁建铁路,洋煤因此势不可挡,独霸华夏市场。

  煤矿成败在交通。1877年,李鸿章痛定思痛,开办开平煤矿,不但用洋机械开矿,更由交通根本做起,毅然兴建铁路,大幅压低运输成本。

  开平煤果然卖出比洋煤便宜的好价钱,夺回本国市场,使华夏的工业化步伐稳健。

  柴米油盐酱醋茶,燃料是民生必需品之首。

  煤炭昂贵,老百姓买不起,烧饭取暖只能烧柴草干粪。

  1900年代,与铁路结合的新式煤矿压低煤价,更创造了价廉物美的煤球,成为城市的主要家用燃料,引起新一波城市发展热潮。

  可以说,开平煤矿不但是华夏工业化的发动机,更是城市化的推手。

  华夏地大物博,到处是煤矿,马可·波罗东游时见到华夏人烧“黑色石头”,大感惊奇。

  然而,黑色石头非常笨重,运输不易,连产煤区都烧不起煤。

  国内煤藏之富,首推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