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4章 诉苦御状_四合院之惬意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4章诉苦御状

  李家的满月礼终究没有办成。

  李想拿回来一篮子鸡蛋,让李母煮好染了红,按照每家六个的数量送了过去。

  原本李想也是属意办一场的,不过临了因为一封“御状”信,让他改变了主意。

  如若他只是平头老百姓,家里有喜事,请亲朋好友乐呵一番,这属于人之常情。

  可他现在恰恰不是,他的一言一行,乃至家里的一举一动,都要跟着时事走才合适。

  别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怎好在这个当口摆宴请酒。

  这封“御状”信,说来跟他没什么直接关系。

  第一年的稍稍资助,对于他们家还能承受。

  问题出在哪呢,出在了口粮和钱上。

  上面没想瞒,也不准备瞒。

  李母接过来,只是扫了一眼,就不敢看了。

  其次只是温饱问题,后面还有花费问题。

  这人原是莆田县城的一所中学的校长,五七那会儿因为某些原因,受到降职降薪的处分,后被分到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村小学任教。

  但放在下乡的青年身上,则有些捉襟见肘,只能说勉勉强强可以过得去。

  李庆霖先是找到了公社,希望公社能够解决他们的困难。。。。。。

  “妈的,这两个渣滓真是毙一万次都不够,一次把他们送走,都算便宜他们了,人渣就该被千刀万剐。”李想看完今天的报纸后,忍不住骂骂咧咧道。

  直到第二年以后,情况就直转急下了。

  寄信人是福建莆田城郊一所公社小学的教员,名叫李庆霖,他在无助之极的时候寄出这封信,应该也没想到大领导真的会回信。

  可这大儿子所在的大队,生产力连温饱都是问题,那就更不用提分红了。

  几十名呀,怎么敢呐,该挨千刀的下地狱都嫌他俩脏。

  但凡家里能挤出点余食和钱票,父母总要想办法给他们邮寄过去。

  最后,他抱着一丝希望前往莆田地区嗡嗡组,将自己儿子的困难以及自己向县、公社反映问题的过程一并作了汇报。。。。。。

  虽然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不比开荒兵团的补贴条件好,但是下乡的头一年里,更准确的说,是十一个月,他们也是有补贴的。

  就算那年稍有节余了,自然也得先紧着大队的村民们。

  从入口的油、盐,再到身上穿的衣鞋,生病的医药费等等开销,在大儿子没有收入来源下,只能由李庆霖自己家支持。

  直到第二年补贴取消,大儿子的口粮得靠自己赚工分换取,此时严峻的问题出现了。

  令人欣慰的是,上面既然下定决心查了,就没想过姑息。

  他的大儿子下乡几年,一度到了没有地方可住的地步。

  不查则已,查了过后,有些事迹,看着让人都触目惊心。

  在下乡后的第一年里,一切都还算正常。

  但李庆霖的这封信,切实的让上面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