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5章 李想的婚宴_四合院之惬意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5章李想的婚宴

  意犹未尽的一大一小,带着对彼此的依依不舍,就这样被孩子亲爸给分开。

  孙国庆不顾孙小芳的挣扎,走的飞快。

  孙小芳趴在她爸的肩上,对干爸喊话。

  “干爸,我还会再回来的,您要等我哦。”

  秋芳华在旁边看着李想也对着干闺女挥手回应,都觉得好笑。

  至于嘛,像跟隔的天涯海角似的。

  七十年代中后半期,办大事的时候,大家都是从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紧家里的嘴。

  自己攒的,再加上张口借的,想要办一场热闹局气的的婚礼,是大多数百姓人家都能够得着的梦。

  其中八荤四素,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

  猪、牛、羊、鸡、鸭、鱼、虾,只要准备好钱和票,保证供应到位。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刚好大家唱完跳完,心情正好,肚子也饿了,这饭吃进肚子里,都比旁时吃的香。

  盘子每个都是光光净净的,菜汤都不留。

  打包剩菜的作法,在这时是大家都想,但又无法成行的事。

  八个菜哪够,他们委托了食堂师傅,定制了十二道菜式。

  此时最流行的婚礼红歌,是语录当中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就算有肉,也是切成细得不能再细的肉丝儿,放在锅里烩,主要还是让大家闻个肉香。

  肉的形状也尽量用片或者块,如果实在不够,用丝也能理解。

  每个人可选二荤一素,想吃啥,让食堂师傅打啥。

  在肉食依旧不足的此时,烩菜照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首选方案。

  这边,随着客人的陆续到场,作为婚礼场地的食堂空间渐渐被填满。

  五十年代那会儿,都是主食做多做大,菜式和菜码则是采取少而“精”。

  菜色另说,要是凑不齐,就不要怪客人摇头回去说嘴,叨你家做事不讲究啦。

  这种规格,要是有人想要搞事情,如果没有合理解释,恐怕栽跟头是必不可少的了。

  穷人家里没肉,就拿鸡蛋充数,好歹也算是个荤腥。

  物资短缺的印象和周期,好像贯穿了大家几十年的记忆。

  一首接一首的红歌和红戏,像表演节目似的,一首接着一首在食堂响起。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选择多,份量却没有一味的多做。

  哪怕每家每户还是定量买东西,但很少再出现,先前那种有钱有票都买不到东西的状况。

  可若拿六十年代跟五十年代比,那肯定是六十年代好过于五十年代。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这么大年龄的老人家都这样带头了,其他人只会更会更活跃。

  菜式依然不多,但是菜量却增加了不少。

  八个菜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管怎么的,你得凑齐这么些菜式。

  也是在这个时候,大家开始对摆盘数量有讲究。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