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5章 李想的婚宴_四合院之惬意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这样的快乐程度持续了有个把小时,等开席的时候,大家就更快乐了。

  客人们中有不少领导来参加,有李想这边关系的,也有秋芳华那边的关系。

  主食类开始出现二合面或白面的馒头,有些人家实在想炫,又会再添一些花样,比如花卷子,油饼子这类会另加作料的食物。

  他们的眼睛里有光,光里有对新人的祝福,有对美好的生活期盼,有对现在生活的感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高兴的笑容。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一切革命的队伍的人都要,

  这时候的吃完,那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吃完。

  婚礼的各项环节在冲当场控的王凯旋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到最后,这场婚礼下来,可谓是宾主尽欢。

  大家齐声唱到这首歌的时候,作为主婚人的郝教授,可能是因为太开心,也可能是因为现场气氛太好,竟然难得的当着众人的面,手舞足蹈了起来。

  七十年代当然又大于六十年代。

  领导们都说这种方式好,个别有点小心思的,也不会傻到跟领导们对着说反话。

  只不过,配菜这会儿却放的足足的,起码得保证这有肉味的烩菜,每人能吃上一碗。

  但是自家这场婚宴的规格到了客人嘴里,跟别家比起来,终究是落了下成。

  不再一味的追求吃饱,而是开始往吃好的方向发展了。

  但是李想夫妻俩个却另辟蹊径,采用食堂打饭制。

  毕竟斤儿八两的肉,分到了几桌,再分到每个人头上,一人夹上一筷子,也就没了。

  没酒没烟在中间掺合,就是自助吃饭。

  开心的笑容成为这场婚礼的主旋律。

  来到七十年代,虽然有些地区还是处在穷困的境遇。

  真要办起来,现在上桌的菜式肯定要比以前丰富不少。

  背完后,就是大联欢了,大家一起唱红歌跳忠字舞。

  当然大多穷人还是秉持着前面的习惯,只是富裕起来的人家,多了不少选择。

  粗粮馍馍和窝头,个顶个的大,就指这个给客人们顶饱。

  上桌的菜跟现在比起来,则寒酸很多,多是素菜为主。

  当然,大家也不忘李想这位新郎本人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

  但大城市的各项物资却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六十年代宴客会丰富些。

  如果但论起今天的花费来说,毫无疑问,李想和秋芳华的婚礼算是这个时期的豪奢婚礼。

  就拿婚宴来说,办不办是一個说法。

  首先是李想和秋芳华的单位领导,为新婚夫妇送上四卷《MZD选集》作结婚贺礼。

  大家对这场婚礼的美好记忆也一直深印在脑海。

  许多年以后,一帮老人相聚谈及,还是会每每感叹。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