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章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_大明第一狗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了,你可以通过考科举,来改变命运。

  但你要是想转行,对不起,不行。

  你个农民要是敢跑去经商,那就是死罪!

  你个商人,要是敢购买土地种地,那你也是死罪!

  所有人,在以出生时起,就被打上了标签。

  除了考取功名,你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啊!

  朱英雄将自己的想法,全部都说了出来。

  反正,既然皇上已经发现了。

  那自己何不破罐子破摔?

  朱英雄现在还真是就打算破罐子破摔了。

  可朱元璋听到这话,却满脸的愤怒!

  这是咱老朱家人能说出来的话?!

  哼!让职业平等?

  这怎么可能!?

  让百姓有选择的机会?

  这更加不可能了啊!

  如果百姓有选择的机会,那商贾们岂不是大肆屯田,然后抬高粮价?!

  农民岂不都进城,想着做生意,做买卖去了?

  这不乱套了吗?

  可朱英雄却摆了摆手。

  一脸严肃的看着朱元璋,道:“马老,你这话可就说错了啊!”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用法律去约束啊!”

  “百姓不想种地,那好啊!你想种别种了。”

  “反正你就那么几亩薄田,种了,也得不到啥,一年到头也就勉强饿不死。”

  “不如就把这点地,给别人!”

  “一户家庭,若只有十亩地,那这户人家的生活,还是很勉强的。”

  “但一户家庭,若是有百亩!那这户家庭,绝对活得很好!”

  “至于没有了田亩的百姓。”

  “就更简单了啊,下官开设的那些工厂,是干嘛的?正好,工厂里缺人呢啊!”

  朱元璋听到这,也沉默了。

  的确,朱英雄说的对。

  人人都应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朱元璋的知丁法,完全限制了百姓的职业。

  让人们从一出生时起,就注定了将来。

  人们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考取功名。

  可每三年一次科举,每次只取三百进士。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朝如今,有五千多万人口。

  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浙江。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了。

  浙江一个省,每年参加高考的,大约是三十万人。

  三年,就是九十万人。

  不说九十万,就算是十万!

  十万学子,但最终能被大学录取的,仅有三百!

  这得竞争多么激烈啊!

  如今的大明朝,不就是这样?

  三年一次科举。

  每次,足有数万学子进京赶考!

  可最终,能留下来的,却只有区区三百!

  那剩下的人呢?

  要么,就此放弃。

  当个秀才,回到村里,也能教个书什么的。

  要么,就是迎接下一次科举。

  这其中,绝大多数人,努力一辈子也是依旧无法成功上岸的。

  但如果,皇上能够完全,进行一次彻彻底底大改革!

  将职业平等化!

  任何职业,都平等!

  那么,那些没能中榜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