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章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_大明第一狗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学子们,也不至于为了名声,而宁愿当个穷书生了。

  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最终,却只能在家乡,窝窝囊囊的活一辈子。

  大部分学子都是如此。

  但如果职业无高低贵贱呢?

  这些学子们,虽然无法为朝廷效力,无法为国家效力。

  但却依旧能够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啊!

  你二十年寒窗苦读,即便没有考上公,找个工厂,也能当个小领导啊!

  也是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的领导啊!

  回了村儿,也不至于被嘲笑。

  每年赚的钱,也足够养活一家老小。

  为什么说,古代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

  明代识字率,在百分之十上下。

  但这里指的识字率,可不是受教育程度高的意思。

  你识字,不一定代表你受过高等教育。

  就像小学毕业的人,也识字。

  明代识字率虽然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上下。

  但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其实不足百分之五。

  但明代的私塾,是很多很多的。

  几乎每一个县城,都有那么几座。

  按理说,文盲率不应该这么高。

  那为何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呢?

  很简单,不是因为百姓没钱让孩子上学,而是没必要。

  你在

  怎么寒窗苦读,没三年就取那么三百个进士。

  与其跟那三百个精英中的精英去竞争。

  不如老老实实的留在家,继承父业。

  但如果读书不仅仅可以考取功名,读书还有很多很多的机会。

  那还需要担心百姓不送孩子去读书吗?

  别说送孩子去读书了,就是农民伯伯自己都会没事儿买一些书籍,自己看一看,最起码认认字。

  以后也能找个轻松点的工作。

  朱英雄将这些想法,全部说出口的时候。

  火车也缓缓停靠在了张家镇的火车站中。

  此刻,朱元璋看着窗外,那熙熙攘攘的人群。

  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一丝丝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

  朱元璋就知道了,朱英雄,说的对。

  在沛县,就是如此。

  在沛县,读书人有着大把大把的机会!

  这使得百姓们也都开始重视起了孩子的教育。

  即便当不了官,也能当个小领导。

  当不了小领导,以后也不用种地,靠老天爷赏脸吃饭。

  想到这,朱元璋默默的点了点头。

  的确,职业,不该分高低贵贱。

  职业,更不应该固化。

  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权力。

  有了选择的权力,百姓们才能够富足!

  至于粮食问题?

  呵呵,那些精明的商人,难道会放着大把大把的良田,不去种,反而进城和那群资本家们内卷?

  卷不过,就带着资产,收购田亩。

  种地呗!

  资本家化为农场主。

  生活不一样能过得很美好?

  “走吧,马老,县城咱参观的够了,在来参观参观这乡下小镇如何?”

  张家镇不大。

  全镇,算上周围的村庄,也不过一千户。

  共计不足四千口人。

  下辖六个村。

  镇拥有一条主干道,和三条辅路,以及无数穿插在其中的小巷。

  居住在城镇中的人口,不足两千。

  从南到北,不足半刻就可以走遍整个小镇。

  一行人下了火车,便坐上了一辆马车。

  这辆马车,是县丞安排的。

  在明代,镇级别的行政单位是没有最高行政长官的。

  br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