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科举_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这次曹操选的托孤重臣之中,却是有资历甚浅的陈群。

  陈群设为荀彧女婿,天生身上有污点,其和荀攸结党,但这次资格更老的荀攸落选,两人必然会心生龃龉,到时候两人只能向曹氏的继承人邀功争宠,这个小团体也将不复存在。

  这便是君王的内斗制衡之心术,让部下不能抱团,而是直接对主公尽忠,同时还能互相牵制,又不至影响一致对外,这才是身为主公所希望看到的最为理想的局面。

  曹操采用的手段,便是前期利用颍川士族打天下,等后期颍川士族坐大,便将其分化压制,利用其它新崛起的士族势力来牵制,从而达到朝堂上的平衡。

  这种平衡非常微妙,手段若不讲究,便有可能崩盘,当初袁绍便是如此,曹操虽然口口声声说不会走袁绍的老路,但其实他的做法,早就和袁绍没有差别了。

  曹操知道这种做法很危险,但是他如今封了魏王,才发现这是唯一一条能让曹氏坐大的道路。

  士族大家跋扈专权,压制皇权,反噬天子,这几百年来东西汉的历史已经足够多,所以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最后都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而袁熙也不例外,他即使大量任用底层官员,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世家大族的支持。

  虽然他在幽州试行科举,但科举制并不是挽救封建制度的良药,相反后世两千年的历史证明,科举制如果掌握在官僚集团手里,有可能会反而成为其弄权的工具。

  如今他便是在和诸葛亮解释,为什么采用科举选拔,但同时汉代的官吏制度,也不能完全废除。

  他对诸葛亮说道:“汉廷的举孝廉,确实变成了士族大家士族平步青云的的工具,但这样的官员,其实并不占多数。”

  “其实真正的中坚力量,是那些从吏员做起,处理政务,慢慢跻身到了官员行列的人。”

  “他们虽然经学有些欠缺,但实际办事,并不比那些经学传家的高官差。”

  诸葛亮听了,有些意外道:“我还以为主公对经学多少有些推崇。”

  他这话是有原因的,所谓世家大族,除了祖上出过两千石高官以外,有无经学传家,也是评判其到底算不算顶级家族的标准。

  就像袁氏便是以孟氏易传家,在这部经学的解释领域,袁氏便是唯一的权威,其他各大家族,也都有自己独有的经学领域,这也是天下士族之间达成的礼仪默契。

  袁熙听了,不屑道:“只是用经学来争话语权罢了,这几千年中,人们采用的手段,其实都没怎么变过。”

  他对这种做法自然是深恶痛绝的,为什么科举最后会变质,因为考教的四书五经,其实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后面考试的形势,变成了考四书五经集注。

  关于四书五经的解释权,才是最为关键的,厉害历代,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