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科举_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有一套解释体系,其解释的标准,最后都被掌权的官僚集团把控,要想考中功名,就必须学他们那一套玩意,别的解释都是错的,自然也不会考中。

  科举制便是利用这个漏洞,结合恩师门生制度,彻底一步步掌握释经权,程朱理学对于孔孟学说的异化,以及孟子被逐出孔庙,都是这种鸠占鹊巢的表现,最后演变成孔孟不懂孔孟之道的笑话。

  兴起于唐朝,完善于宋朝的科举制,在宋明时期不断寻求变化和对皇权的侵袭,这是封建地主官僚对于皇权力天生的渴求,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就能改变其本质的。

  而皇权自然也不会容忍这种现象发生,从秦汉到宋明,皇权一直在和官僚集团互相利用斗争,而这一切隐患深埋,最后爆发出来巅峰,便是明朝的南北榜案。

  虽然这件事情大部分人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元璋第二年就死了,之后的建文帝时期主持的科举,情况又如何呢?

  真实情况是,这场科举的主考官是江西人,在其主持下,重新复刻了南北榜,北人再遭团灭,而且情况变本加厉。

  其中江西浙江福建三省的进士占了七成以上,江西进士就占了一半,前十甲占了六人,且独占状元榜眼探花,成了这长场科举最大的赢家。

  而除了江西三省外,南方其他各省并没有占到便宜,北方依旧是颗粒无收,这严重打破了科举的盘子,导致大部分地主士人的不满。

  其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朱棣起兵时,科举吃亏的北方包括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只有三省支持的建文帝兵败如山倒,最终他所看重的三省进士也没有帮上什么忙,相反被杀的人头滚滚,好多年没有恢复元气。

  从这点上看,彼时朱元璋杀鸡儆猴,反而是给南方地主官僚集团活下来的机会,可惜这些人觉得朱元璋已死,便变本加厉,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政治是互相妥协的过程,你不给人一点好处,那别人自然要掀桌子。

  这说明看似再公平合理的制度,如果被目光短浅的官僚势力集团把控,最后便成为了动乱的祸源,袁熙在历史上看多了这种事情,所以他现在和诸葛亮要做的,便是尽可能预防这种事情发生的做法。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