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4章 八旗大乱斗_大人,得加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4章八旗大乱斗

  汉军八旗在八旗地位十分尴尬,汉人视他们为汉奸二鬼子,满蒙八旗又视他们为走狗奴才。

  夹在中间,颇有点猪八戒照镜子的味道。

  由于汉军八旗人数太多,战斗力太强,康熙年间以汉军旗为主的“三藩之乱”证明了汉军八旗比满蒙八旗还能打,打这以后,清廷就开始采取削弱汉军的政策。

  其中显著一点就是不许汉军旗出身的官员,出任都统衙门四品以上要职,以此将汉军八旗的兵权牢牢掌握在满蒙八旗手里。

  虽然老辽东出身的汉军不在这个限制内,可老辽东出身的汉军人数在汉军八旗不过占了五分之一,其余大多都是关内新降。

  为了彻底解决汉军人数太多这个问题,乾隆直接将汉军赶出八旗,省得这帮繁衍百年以亲戚为钮带关系的汉军成为八旗最大的祸患,所谓本末颠倒。

  如今在满城发生的事情证明乾隆不愧是大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因为乾隆对汉军于八旗、于京师的危害看得比谁都清楚!

  无人振臂高呼则罢,若有人组织号召,则京师满城这座大清帝国的心脏,瞬间就会停顿。

  这世间还有什么比亲戚钮带关系更能凝聚人心呢?

  在临时设在汉军正蓝旗都统衙门的汉军指挥中枢的组织及指挥下,整个汉军八旗都被串连了,拿着各式武器向着上三旗满洲冲杀过去。

  有叔叔带侄儿的,有侄儿带表哥的,有表哥带外甥的,有外甥带兄弟的,有兄弟喊姐夫的

  七大姑八大姨,胡同口一群人随便指三个肯定能凑到亲戚关系的汉军八旗,几乎在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便成了北京城内最大的军事力量。

  新附军也好,老辽东也好,或主动或被动全卷入了满城这场大屠戮之中。

  祖建昌话说的最狠,今夜事关汉军八旗命运,谁家不出人,就先灭谁家!

  只是在随人群冲入上三旗居住区域时,老一辈的多少会想到上三旗满洲内也有自家女儿女婿,外孙什么的。

  上了年纪的人,总是会念亲情。

  不少老一辈的汉军就拿着武器护在某些院子外面,有的假意喊打喊杀让同伴去别地,有的则是请求同为汉军的亲戚们能放过院子里的人。

  实在不成,就提出留他们女儿外孙一命。

  女婿,没法保。

  不止上三旗满洲有汉军八旗的亲戚,下五旗满洲也有。

  这是逆向“和亲”的结果。

  从顺治年间开始,清廷强迫汉军八旗将女儿嫁给满蒙八旗,哪怕贵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家也不能幸免,美其名曰旗汉一家。

  康熙朝时也允许满洲女子嫁入汉军,但这个政策在雍正上台之后就被收缩,渐渐的就是汉军单方输出女儿。

  和平时期,这个“嫁女高抬”政策还是比较吸引汉军旗的,毕竟自家的女儿能做真满的小妾甚至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