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臣认为现在不适宜裁军_穿书之必死反派女帝HE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文武两派内斗不休,奉命前来迎战的文官在几次交战后见势不妙,弃掉兵民,做了逃兵遁走。

  余下未逃走的将士带百姓弃城逃命,惠文涛一个军中文官也得拿起刀作战。

  准确说当时已没有兵民之分。

  只要拿得动刀,就算妇孺也要一同作战。

  他们本想逃到邻城就有救,不想那里守将未战便逃,邻城早已被占领!内中军民被罗刹人屠戮,头颅高悬城墙之上。

  而他们被城墙上驻守的罗刹兵发现,派兵追击……

  两方围堵,死伤大半。

  若不是最后碰上传信观察的兵队,他们怕是一个都活不下来……

  惠文涛在此战中小腿中箭,因箭头留在腿内数日,最后成了跛子。

  回朝后,有人力图将他们这些人打成逃兵定死罪,好在先帝眼明,未有苛责。后又受先帝赏识,伤愈后转从文政。

  但因碧水关一事受文官排挤,再后来族人涉谋反案被牵连,自此之后仕途再无进展。

  人生起起落落,若非有好友向皇上举荐他,这辈子怕是要止步五品再无进益的可能……

  惠文涛感叹,即便他余生碌碌无为,至少还有能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机会,而那些死在碧水关与逃生路上的军民,再没机会……

  他们被风土掩盖,连看一看这天都再不能。

  “惠卿可知各地驻军情况?”

  花素律没继续留给他时间回忆,惠文涛思索片刻,将大俞大多数地区和重点地带的大概驻兵数、驻兵原因一一讲述。

  惠文涛脱离军队多年,自然不可能事事清楚。何况他为无关人士,关隘处更不可能知晓。

  但现在皇上问他,而不是问那些武将,这说明皇上有些不能明说的顾虑。

  部分不清楚的地方,他根据曾在军队的经验,分析得出些结论以供皇上参考。

  花素律听惠文涛说得头头是道,分析也是有理有据,显然不是临时思考便能得出的结果。

  看来他十分怀恋当初在军队时的生活,否则怎会如此关注?

  仔细聆听过后,花素律确切感到大俞兵力过剩。部分道州,甚至存在同类型兵力重叠的状况。

  花素律直白地将自己认为现在大俞的军费过重,或许可以缩减军费,将省下的钱拿来协助农业与经济发展的想法讲给惠文涛听。

  惠文涛道:“您说的有道理,可若缩减军费,最快捷的方式便是裁军。请皇上恕罪,臣认为现在不适宜裁军。”

  “无妨。”花素律能够理解。

  军队数量已多年未有增减,突然提出裁军,莫说武将,那些一直敌对的文官也未必同意。

  “爱卿可否与朕说说,你为何认为不可?”

  惠文涛抱礼回道:“回皇上,这件事很明了,现在大俞看似与邻国相安无事,与西芒等国签订了和平协议。但各国不过是表面和谐,一旦我朝军队数量减少,不保他们不会趁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