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两个画面?_首富,从捡漏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两个画面?

  价格没谈拢,沈旭也没急着离开摊位,

  而是继续在摊位看起其他的东西来,

  这个摊主眼光不错,想来他的摊子会有其他的好东西。

  这时,

  一旁的黄远浩指着一副画对着沈旭说道,

  “旭子,你看看这幅画!”

  沈旭听到黄远浩的话后,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幅柳塘渔艇图。

  沈旭顿时来了兴趣,

  柳塘渔艇可是古代画家十分钟爱的一副场景,

  很多的书画名家都画过这个景色,最出名的,大概要属明朝四大家之一的仇英所作的了,后来者多是仿他而画。

  沈旭走过去,拿着手电筒从而下打量起来,

  眼前的这幅柳塘渔艇图,

  在空旷的画幅中,精心绘制一叶小舟,小舟有蓬窗、竹制支架,

  而舟渔父闲坐引竿,一派悠然自得的模样,沈旭感觉画的是神形兼备;

  垂柳染花青,岸边的杂树用的没骨法,以花青点叶;

  更妙的是,

  柳岸旁边还有对水鸭,正好与渔父成一对角,

  使画面更显得灵动深远,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而在画作的左方,还题诗一首,

  “碧波无际影萧萧,柳岸菱塘昼寂寥;

  桂掉兰桡渔父坐,引竿闲唱白云谣。”

  同时后面还有款识---萧山任熏!

  萧山任熏?

  沈旭看到这个名字一时没想起来他是谁,

  在脑子里思索了一会儿,才慢慢的回忆起他的信息,

  说起任熏,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但要说起他的侄子任颐,也就是任伯年,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详了,

  任熏是清代“海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所谓的“海画派”,指的是19实纪末,二十世纪早期,云集在魔都的一群画家,

  像是民国时期的吴昌硕、张大千等知名画家都属于“海画派”。

  任熏与其兄任熊、弟子任预、族侄任颐,被后人合称“海四任”,

  任熏兼工人物、花鸟、山水、肖像、仕女,画法博采众长,面貌多样,富有新意,

  他画人物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等几种描法,寥寥数笔,就能把人物神态勾勒的颇具神韵。

  这是任熏画作最显著的特点。

  只是任熏的名气和他的侄子任伯年相比,差了不止一筹,

  任伯年的画经常能拍出几千万的高价,

  至于任熏的画,就只能拍卖几十万的价格,顶好的时候才能破百万。

  沈旭仔细的观察了一下他手里的这幅柳塘渔艇图,

  不管是从手法,还是作画的材质来看,沈旭觉得这应该是一幅真品。

  不过,

  沈旭还有系统,

  想到这儿,他在脑海里默念一声,

  “系统,查看一下这幅画的来历!”

  话音刚落,

  沈旭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幅画面,

  一间书桌面,

  铺着一张空白的宣纸,

  宣纸的四周被镇纸(古人压纸的东西)压住,宣纸的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