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九章 仓廪实_从卫所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人,还挺热闹。”

  赵先指着人头攒动的渡口发出感慨。

  太阳还未升起,镇江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原本在义州抄家所德古玩字画、瓷器绸缎被赵安卖了个精光。

  吕建自平安道为赵安筹措到近两万石粮食,如今尽数堆放在鸭绿江对岸。

  安奠军民推着大车、小车挤满了渡口。

  “船来了!船来了!”

  有人兴奋地喊道。

  “吴老二,你们几个跟我上船。”

  户房管事李滔带着几个男人上了船。

  一袋袋粮食卸下。

  几人的两辆独轮车很快装满。

  吴老二用麻绳结结实实地绑上两圈,拍拍手。

  “咱们走。”

  说话间,系在两端把手上的一根麻绳已经被他担在肩上。

  两人上前替他扶着车,下船的第一车粮就这么运向了安奠。

  “这两个月一直会有粮食送来,你寻个日子领人去新集再建一座粮仓,三大仓一同储量。”

  赵安下达了命令。

  朝鲜参在关内很吃得开,赵安特地书信一封托在登州担任参将的乔一琦替自己处理掉这批人参。

  “诺。”

  ……

  “歇会儿、歇会儿。”

  推着独轮车走了约莫六、七里路,吴老二忽然感觉右腰传来阵阵酸痛。

  “二哥,要不我来。”

  “不碍事,歇会就成。”

  平日里时常自称比牛还壮的吴老二哪里肯就这样丢了面子。

  “哎……”

  吴老二扶着腰缓缓坐在田垄上,任由温暖的阳光洒在背上。

  看着田里茁壮成长的青苗,他忍不住伸手细细抚摸。

  “这块田里的苗都是东城孔老汉亲手插的,连他儿子都不许碰,他瞧见一准又要骂你用这糙手弄伤他家青苗。”

  有同伴好意提醒道。

  不太美好的回忆浮现,吴老二连忙缩回手。

  这孔老汉颇为古怪,平日里并不怎么和街坊邻居说话。

  一有空闲就独自一个人躺在田垄上,人们时常见他对着田里的苗苗傻乐。邻居见他年纪大,主动提出帮他分担些农活都被他挡了回去,就连自个儿子想要帮忙他也不许。

  不过这老头种出来的米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田里出的米,蒸熟以后,香味浓郁,口感极好。

  有人开玩笑说地里种的才是孔老汉的亲儿子。

  但包括吴老二在内的所有人对这怪老头儿心怀敬意。

  原因无他,这老汉知恩图报!

  三年前,身形枯瘦的老头带着同样骨瘦嶙峋的小儿子倒在安奠堡前。

  恰巧自家将军在城上巡视,自家将军当时已经是百户老爷,却不顾二人身上的脏臭,亲自给两人各自喂了碗米汤。

  而老汉得了几块田之后,每年除了税粮,还雷打不动的从田里挑出颗粒最为饱满的五斗米送给自家将军。

  每年秋收以后,他总会乐呵呵地扛上两袋米,站在衙门外等侯将军。

  这也是即便吴老二自己挨骂,也还赔着笑脸的缘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