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四章 迁都_扶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日起举行迁都,以邺城为都。

  这一诏令刚下达,中原诸州一片哗然。

  迁都邺城。

  这说明了什么?

  预示着魏国持久经营的中原腹地将出现了破绽。

  迁都邺城等于收缩防线,日后将有河北为基。

  等于将原本是以中原为根基的换成了河北之地,而中原却成为了前哨所在。

  自古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类的说法来将占据中原的王朝追溯为正统。

  如今魏国迁都意欲着什么?

  他们魏军无法抵御汉军的攻势而迁都河北诸州,最终只得闭守一方,偏安一隅。

  反观汉军却可以趁势平定中原来宣示己方正统,若真的平定了中原诸州,在法理上也将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纲领也将更具有说服力。

  ……

  做出了迁都的决议,天子曹叡神情悲戚的驾车至洛阳南郊陵邑。

  他跪于其父与祖父诸墓碑前,泪如雨下,无比自责的道:“父亲,祖父,孩儿有愧于你们的嘱托,未能护佑好我大魏江山。”

  “现更是让蜀军贼子染指了中原腹地,迫使我不得不以迁都至邺城,以继续与敌军所抗衡。”

  “孩儿愧对于你们呀!”

  一时间,曹叡于陵前大哭许久。

  将近半月。

  魏国迁都已经基本完成,随后天子曹叡下诏命东线曹休、中线司马懿陆续放弃淮南、宛城等战略要地,率部且战且退。

  由于中原已经形成乱局,在坚守前线已是无任何异议。

  随着魏国迁都,战场局势再度瞬息万变。

  进取淮南诸地后,关平顿时分遣石苞、州泰为将各领一军两线入徐,协助陆逊逐步攻略青州黄河已北的平原郡等腹地。

  又任命黄权坐镇寿春,以主持战后的治理恢复事宜。

  随后,关平调集五万大军直直进军中原腹地,凭借强大的威慑力以及号召力,沿途陆续收复各部起义军,大军一路增长至十余万众。

  攻许都,取洛阳。

  随着魏国的迁都,收缩兵力至黄河沿岸一线,短短一个月内,曾经雄踞于魏军中枢、核心地区的二城宣告陷落。

  夏四月。

  中原诸州郡宣告平定,久违的再度插上了“汉”字大旗。

  这一刻,汉军上下再度凝聚了治下军民之心,以及中原士民。

  因为,他们已经相信了大汉的确即将中兴。

  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汉军顺江直下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吴地,实现了江南统一,北伐战局持续数月时间不到,便连破魏军。

  令魏国上下不得不于慌乱间迁都北向,以黄河天险为界,进行固守。

  一切局势皆已反转,天下大势已向蜀汉靠拢。

  蜀汉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性政权,而是能够继光武以后再度中兴汉室的强盛王朝。

  ……

  平定中原,汉大将军关平经过与麾下诸幕僚一番商议后决议,暂时进行裁军。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