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邓州新气象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案头另一道折子。

  “朕也想看看,这唐子浩把事情闹大了,到底要如何收场,下一步要怎么走。”

  李秉臣下意识地扫了一眼赵祯手里的奏折,那道折子并非新近呈上来的,半个月前赵祯就看过了。

  只不过,赵祯没舍得收下去,而是隔三差五就拿出来瞅上几眼,每次看完都心怀大顺,简直成了赵祯的舒心良药。

  “陛下既然这般看好唐子浩,那是不是要帮把手了?”

  赵祯看着折子,也觉得若是由着唐子浩被潘家的人打压,恐怕以唐大郎那点底蕴不是其对手。

  只凭唐大郎现在对邓州一地的影响,赵祯就不能让他这么被樊楼压下去。

  这道折子是年前他听了范仲淹对邓州严河坊的展望,心中未免有些不太敢信,一间酒坊就能给邓州增税三十万?

  所以,范仲淹下去之后,赵祯就给刚到邓州的魏介去了一道旨意,让他详细上报严河坊,还有其连带产业。

  魏介刚刚上任,还不得好好表现?哪敢怠慢,把严河坊里里外外,连着邓州商情、民生详细地写了一封长奏呈了上来。

  赵祯看过之后,惊喜不已。

  不但范仲淹预想的远景一点没错,而且从魏介报上来的折子中还能看出,整个邓州竟被这个还没成形的酒坊彻底搞活了。

  今天开春,邓州有近两千户佃农得了严河坊的低息借贷,开山种树。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魏介预计,明年邓州富户、地主就可能要面临无佃农可雇佣的局面。

  一些富户眼见佃户越来越少,只得降低地租,或是干脆分包给有产的农户来种。如此一来,邓州今春的地价比往年低了三成还多。

  地价低了,但粮价却上去了。有恐土地无人耕种粮食减产,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富户们更不敢让土地闲置,包不出去的土地只能雇佣外地流民。

  这下可把魏介牛-逼大了,一上任,立马给周边府县去了公文,劈头就问:你们那有流民没有?都发到我这儿来,有多少要多少。

  魏介能不牛气吗?他就差没烧柱香把范仲淹供起来了。每回接他的班都是个好差使,这回更是留了个大礼给他,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前年均州水患,流蹿到邓州的流民,过了灾期都让范仲淹送回了均州。不是他无情,是实在养不起。

  流民,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让执政者最头疼的问题.。少了为祸一方,多了为祸一国。安置不好,就要出大乱子。

  可现在好了,流民一下子在邓州成了抢手货,而且,最近城中码头也开始高佣资抢占流民资源。

  因为近期粮商、酒商、果商扎堆的往来邓州,码头货运量越来越大,原来的人力资源已经负担不了了,城里根本雇不到人了。

  赵祯看过折子,唏嘘不已。

  谁能想到,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让一个平平常常的州府,转眼间成了生民大州。

  从佃农、粮农,到工商户的收入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而且邓州一下子变的好像很缺人。.魏介上任三个月,安置了五千的流民,把周边各州头疼不已的流民全给搜刮到了邓州。

  一部分分到了富户手中种地,一部分则开山种树,五千之众连个水花都没起就分光了。

  而且折子里提到,这还远远不够,预计严河坊两万到三万亩的果林成型,再加上全州富户近万亩土地,三年内,邓州还需要新增人力两万人左右。

  魏介甚至管赵祯要人,豪言有灾民尽管送来。!

  .....

  “宣曹佾来一趟宫里。”赵祯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此事也只能由他出面才妥帖些。”

  ......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