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7章 四个亿的一盘好棋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华夏文明处于瓶颈的时候,小麦从西边传入了中原。第一个获利的就是秦国。

  有粮,就有人。有人就是有战斗力。

  正是因为粮产引发的连锁反映,让秦在与魏争夺巴国井盐这块大肥肉的时候占得了先机。

  有了盐这个重要的经济物资,秦之兴盛也就更加的无可撼动了。

  “秦以小麦振兴国力,此后历经数千年,又是小麦之利,奠定了中原富庶之地的威名。”

  “可是,小麦也有和黍米一样也有极限。其实到盛唐时期,中原人口就已经到了小麦的极限了,需要另一种高产作物来打破桎梏。”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

  老贾顺着唐奕的思路接道:“你是说,大宋的兴盛就是因为找到了这种打破桎梏的农物。”

  “所以,现在的富裕与太平除了商之兴盛,还有它的功劳?”

  到现在,老贾终于反应过来,唐奕要说的不是商业,而是占城稻。

  唐闻言微微拱手:“相爷高见!正是占城稻。”

  其实,华夏大地种值水稻的历史早了去了,可以上述到七年多年前。

  可惜,一是因为产量,二是因为生长周期和技术的缘故,水稻一直无法取代小麦,打破粮食对中原文明的制约。

  产量就不用说了,中原原始的稻种产量不比小麦高,而且从插秧到成熟,要五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育苗期一个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一年只能种一季。

  所以,水稻只在江南地区是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仍然是小麦的天下。

  直到占城稻的出现

  后世的人们对这种来自古代越南的水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它比中原的原有水稻产量高。

  其实不然。占城稻的产量就算高,也没高到哪去,还不足以高到让华夏大暴人口的程度。

  它最大的优势也不是产量,而是成熟期。

  从下地到收割,只要三个月,有些地区甚至可以两个月就完成从种到收。

  这就太关键了。

  江南地区完全可以种两季,像海南这种地方可以种三季。

  而且,正因为生长周期短,完美的避开了南方的梅雨、台风季节,规避灾害更加稳定。

  最最重要的是,在北方,原本只能种一季小麦的情况被彻底颠覆,时间足够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小麦。

  这是一个从“一”到“二”的质变!

  也是两宋为什么强敌在侧,三冗难消且天灾不断,还能凑和着过而且过的还不错,甚至混成了历史上最富的朝代的原因之一。

  因为,它赶上好时候了。

  如果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华夏历史,那么小麦是第一个台阶,占城稻就是第二个。

  老贾发现,深入的和唐奕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个小疯子有一种异于常人,却能发人深思的本领。

  做当大宋曾经的宰相,他想过粮食的重要性,想过怎么多产粮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