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回山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了心思的,整个宅子占地十亩,就建在山坡的中段,掩映在林木之间。

  园内书斋、凉殿、花楼、宝阁样样俱全,后院引泉水积出小潭,水榭风亭端是曼妙,只要稍加改建,就可做书院之用。

  范仲淹和尹洙两个老头儿都对这宅子喜欢的不得了,更是商量起如何改动即可满足公用,又可不失原有美态。

  唐奕看他二人争得热烈也不好插嘴,悄然退了出去,围着院墙四下探查起来。

  他倒不是对这宅子有什么兴趣,后世看过集园林艺术于大成的明清园林,对于这种只能算一般水平的园子,唐奕根本没什么感觉。

  范尹二人觉得好,那是他们没见过,明清江南的那些大户都把园子建出花儿来了。宋园只是平铺过去,最多讲个意境,可明清园林玩的却是立体,讲的是一步一景,能比吗?

  他这么转悠是想看看,在这处院子之外能不能再建一片房舍。

  可是失望的是,这处宅子正好建在山腰的一处平地上,最多再阔建一倍就得把房子盖到斜坡上去了。

  唐奕无奈地一扁嘴,“看来,民学只能盖到山下去了。”

  “不过也好,和这帮老学究离得远点,也省得沾了迂腐气。”

  ...

  民学。

  唐奕想办民学不是一天两天的想法了,从忽悠范仲淹办学开始,他就突然生出了这个想法。他想办一所不专儒,只为百姓生计教学的学校。

  可以说,从第一次劝范仲淹致仕的时候开始,他就萌生了为这个老人做点什么,顺便为这个时代也做点什么的想法。

  可是,唐奕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能干什么呢?他能在某个‘点’上做出突破,但却不能改变大宋这个‘面’上的所有,更不可能牵动历史这条‘线’的最终流向。

  于是,唐奕想到了办学,效仿清末洋务运动中开办新学的方式,培养一批跳出时代思维的人才。只有身边有更多的助力,他才能有更大的动作。

  后世,有人说大宋最缺少的是铁血,缺的是金戈所指万族来朝的霸气。

  有人说,大宋最缺少的是运气,若无大金,则亡辽可期;若无蒙元,则一统天下可待。

  以前,唐奕也许会认同。

  但是,来到大宋一年多的时间,唐奕却不敢再说这样的疯话了。

  大宋最缺少的正是这些基础科学。

  他和大宋朝最顶尖的名人聊天下大势,和最底层的市井百姓品味民生。他发现,这个时代并不缺少热血,他们只是生活得太安逸了,以为全世界都和他们一样,吃的饱穿的暖,乐不思争.。

  可是,宋朝的富足又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既不能突破瓶颈进阶高级,又因为太富有而被一只只饿狼觊觎。

  它就像一个手握重宝的炼气巅峰修士,自以为练气期无敌,但却架不住一群炼气小修的围殴,只得用求和来苟活续命。

  但是,后来一个叫金国的修士终于筑成道基,瞬间就把它手里的宝贝抢走了。再后来,蒙古这个金丹大修横空出世,炼气大宋终于命丧金丹。

  那怎么改变这个局面呢?

  整军治武,那是唐奕碰触不到的层面,现在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让大宋更富。

  对!更富!

  换句装逼的话就是,提高生产力。

  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让大宋突破练气桎梏,达到筑基,甚至是金丹大修。

  绝对的实力,衍生出绝对的欲望。

  只有宋的实力超脱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只有中原这片土地再也满足不了大宋的欲望,统治阶级才会对“天下”再生觊觎之心。到那个时候,很多现在看来是问题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

  而财富、观念、基础科学,这三大条件就是大宋突破瓶颈的筑基丹。

  财富,唐奕在累积。这需要很长时间沉淀,财富才可能大到足以撬动整个社会体制的程度。

  观念和基础科学就只能靠办学了....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