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3章 悬而不决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了。”

  “唉,再看看吧!”范仲淹还是心里没底。

  “再看看?”

  唐奕也不继续规劝,再看看也必定是这个结果。

  虽然还不知道赵允让设这个局想干什么,但是,一但入局,不管他要干什么,就都停不下来了。

  ......

  果然。

  事情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

  查办华联恶意垄断丝茶之业,察院与宗正寺也只是起到了一个监管之职,真正去查的,是三司。

  赵允让在此事上若是没有龌龊,就不会在三司人选上下功夫。一但他有什么企图,又是贾昌朝推举人选,自然就要用自己的人。

  说句实在的,唐奕不怕他们查华联。

  这几年,华联的账面十分干净,既没有屯钱,也没有见不得人的资金流向。

  所有资金,都指向三个地方、一是扩张;二是通济渠;三就是宋辽大道。

  这三件事儿,都是烧钱的大事,唐奕就算想干点什么,也没有那个精力。

  再说,江淮囤案也是十分简单。江宁、苏扬都是财务自主,这里面根本找不到曹家的影子,最多牵扯一点张晋文,还是极为有限,所有的罪责都指向了马安良。

  要是真放开了查,曹家最多有监管不利的责任。反倒轻松不少。

  可是,让唐奕有些意外的是,他们查来查去,目的似乎不在华联。

  起初,唐奕还觉得,赵允让是不是发现了他是假拆分,要借机进一步的打垮自己。

  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众人发现,他们的真正目的可能是曹家!

  开始还没什么,三司出了几个笔吏,把华联的账目仔仔细细像模像样儿地查了一个底掉,彻底坐实了华联囤积丝茶的罪名。

  这是事实,曹家也好,唐奕也罢,皆是无可辩驳。

  可是,让唐奕看出不对劲的地方是,囤丝茶是坐实了,但是,这个罪责是马安良的,还是曹家本身的,却一直没有一个定论,公诸于众的奏报也刻意地模糊了这里面的问题。

  “他们在等什么?”唐奕有点想不明白。

  要么就是把黑的说成白的,彻底把罪名安到曹佾身上;要么就实事求事,严办马安良。这么拖着就只有一个可能了,等着事情发酵。

  悬而不决,自然就会有自持正义的朝臣抓着不放。

  只要有人抓着不放,朝上就得议了再议。而议来议去,大家就一定要站队,然后......表明立场。

  看来,赵允让这是在憋大招。

  ......

  这段时间,曹佾是焦头烂额,门都不敢出,自请罪责的奏折就上了十来道。

  他现在有点像前一段时间的贾昌朝,就那么悬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