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尹洙的评价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咱们吃的饱,穿的暖,缺的就是一门治世之学。

  于是,儒学一出来就火了,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脱颖而出。

  到了汉代,董仲舒更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推到了一个至高无尚的地位。儒学一下子变成了皇权统治百姓的手段,治理一切,解释一切,高于一切!

  再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开始,学儒成了下层百姓通往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自然科学的上升通道和生存空间彻底被封死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意?

  意思是,就算你是研究原子弹的,也不如一个读书人考上科举,当一个九品小官儿有地位。

  就算你是把杂交水稻弄出来,造福亿万国人的,也不如写得一手好酸诗,被人传颂的更久远。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能力,有条件的,都去读书做官了,谁还管什么科学不科学?

  所以,尽管我们发明了指南针,也只用它去看风水,而不是航向大海。

  尽管我们制造了火药,也只用它绽放花火,而不是建造巨炮。

  尽管我们在前秦之前,就已经初步的掌握了物质转换的奥妙,可也只是用它来炼丹.,.而不是进一步探索世界的真谛。

  为何会如此?

  无它,火药、指南针、化学,都没有读圣人书有用,因为,当不了官!

  唐奕抛出三个问题,拷问宋人的同时,也是在告诉尹洙,这个世界能做的事情很多,小爷没心思到朝堂上去搅风搅雨。不当官,我一样可以为大宋做很多很多。

  你们在朝堂之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小爷在市井之中就能给你办了。

  ......

  直到唐奕已经走了好久,尹洙还呆坐在院子里,想着唐奕的那些话,他彻底被唐奕喷晕了。

  能不晕吗?

  唐奕这回可不是像对付范仲淹那时候,随便弄出点后世观点应付了事。他这回扔出去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大杀器,那是马老爷子改变世界的惊世之论。

  即: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只不过,怕尹洙接受不了,唐奕稍做改动,把“物质”换成了“人”,这也够尹洙琢磨上一阵子了。

  范仲淹至晚方归,得知尹师鲁晚间粒米未进,还以为他病疾加重,急匆匆地来到偏院,就见尹洙坐在院子里,目光呆滞。

  “师鲁,怎么还坐在院子里?夜凉风冷,对你身体无益!”

  尹洙茫然看向范仲淹,这才回过神来,露出一个笑容,“希文兄回来了!”

  “师鲁,这是怎么了?”一边说着,范仲淹一边命人把尹洙扶进屋。

  尹洙一边步伐艰难地往屋里走,一边道:“倒也没怎么,只不过和那唐大郎小谈几句,感触颇多罢了。”

  “哦?”范仲淹一声轻疑。

  “怎么样,兄没看走眼吧?此子可还入得师鲁的慧眼?”

  尹洙脚步一顿,呆愣片刻方吐出两字:

  “妖孽!”

  “妖孽?”范仲淹不明其意,“那是好?还是不好?”

  “好的有些过头了!”

  “哈哈哈!”范仲淹畅怀大笑,“难得师鲁对后辈评价如此之高,此子只要加以雕琢,必是一块美玉!”

  尹洙倒是没有评论,反问道:“希文兄欲如何教导?”

  范仲淹自信笑道:“老夫已经想好了,这小子不喜文教,不可强逼,当循序善诱,让其慢慢涉足圣人之学。待他年龄再大一些,心性定了,自然也就能明白老夫的苦心,一心向学了。”

  范仲淹不免得意,不成想,尹洙竟摇头一叹,“若按希文兄的方法,此子就废了!”

  “何意?”范仲淹一惊。

  “此子不可教,教而庸之。只要辅其德行,免误入歧途,将来必可成器!”

  范仲淹一下子怔住了,万万没想到,尹洙对唐奕的评价这么高。

  “还从未听过师鲁如此评价一人!”

  尹洙挣开使女的搀扶,转身正对范仲淹,一字一顿地道:

  “不出三十年,此子可开学立说,立地成圣!”

  ........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