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唐奕的真正野心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

  曹佾猛然定住,惊叫出声,“官运粮船!”

  唐奕吓得左右猛看,就差没把曹佾的嘴封上了。

  “瞎叫什么!?”

  曹佾也知太过激动,怯生生地四下扫了几眼,才低声道:“你要拿下官粮的运转!?”

  唐奕点点头,“现在这条运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说,官家会不会把官粮转运交到咱们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给官家吹个风.,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么就忘了还有官粮运转这一好处呢?

  曹佾定在那发呆,脑袋里都是乱七八遭的想法。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以为他要开酒坊,结果他搞了个华联仓储;

  别人以为华联才是厚利的大买卖,结果他志在运转渠道;

  别人以为这么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结果他把几十万建起来的渠道送给了官家;

  别人以为送亏了,结果他却打的是官粮的主意!

  官粮.....

  曹佾都不敢细算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为数目太巨。

  开封每年要由汴水运转粮食七百万石,这其中分了民运粮和官运粮两种。

  民运,自然是供应开封百姓日常用度;官运则是开封“常平仓”与左右禁军大营四十万禁军的军粮耗费。

  总数上来算,民运占三,官运占七。

  对!七成!

  官运粮占了这六七百万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万石的粮食运力。

  那官粮运转算的运费几何呢?

  呵呵,官粮不算运费,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损来计算的。

  一百斤粮运抵京师,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变成了七十斤。

  也就是说,朝廷从各地征粮,实际是征七百多万石,运到京师只余五百,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耗费在路上。

  话说,古代运力就真那么差?损耗这么大?

  有!即使是走槽运,耗费也是极大。

  沉个船、发个霉、淋个雨,完全看老天和过路官吏的脸色。

  这其中有正常损耗,征夫征船的费用,但最主要的,还是沿路各地方官府的盘剥。

  此事,朝廷一直头疼不已。

  一来,“刮官船”已经是地方恶吏的一大生财之道,下到刀笔小吏,上到州官大员,盘根错节,屡禁不止。

  二来,老赵家向来得过且过,三成路耗,已经比唐时的“刮一半”强太多了。只要不出巨贪、大乱,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不代表皇帝不在乎啊!

  每年光路耗的粮食,就要用去朝廷一两百万贯的财政收入。况且,赵祯现在正是钱紧的时候,如果唐奕这条运路能帮朝廷省钱,就连政事堂的相公们也不会反对。

  “算过没有,咱们要是接了官粮运转的生意,路耗能压到多少?”

  曹佾觉得,如果剔除刮官船的钱,差不多能省下一成的粮。

  唐奕却道:“专船专工,再加上点防护手段,路耗最多五分。”

  咯!!曹佾惊得直接打了个响嗝。

  “五分!那能剩下两成半?”

  掰着手指头开算,七百万石......两成半就特么是将近两百万石啊!

  两百万石的粮食啊!

  什么概念?那可是开封治民一年的粮耗。

  “这事儿先别说出去。”唐奕怕他一激动,现在就去找官家。

  “等时机成熟再做计较。”

  呃....

  “那什么时候算时机成熟?”曹佾有点等不及了。

  唐奕没说话,他是在等那场大灾过去之后,才能有所动作。

  ...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