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五章 水竹村鱼塘_至尊小农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豆燕和李红英老出水竹院午,正是午十点左竹毛,是纵横的水渠和连成片的鱼塘,鱼塘堤岸上,远远近近散落着几平米大小的许多鱼棚屋。鱼塘绕着丘陵,一眼望不到边。整个水竹村十个社,全部的稻田都变成了鱼塘。

  上千亩的鱼塘连成片,一眼望去,心旷神怡。

  堤岸上,农民们已经忙碌起来,都在栽种侧耳根。侧耳根成了大家的副业收入。重庆的青皮光头和书生秦可跟水竹村签了收购协议,有多少收多少,有的农民把地里都栽种满了侧耳根,其他的庄稼一概不做。

  侧耳根不用施肥,只要除草即可收成,成本低廉,不管天干水满,不除虫,不担心鸡鸭糟蹋,一年四季都有收入,适合懒惰的新一代农民栽种。

  罗亮自己的鱼塘不多,除了社里承包的两口鱼塘外,还有十多亩稻田挑成的鱼塘。其他连绵不绝的鱼塘,都是村里其他社员的。

  等天气暖和起来,鱼苗就会按照比倒放进大家的鱼塘里。

  人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检查水渠,加固铁丝栏,疏通进出水道,用碳渣填在自己鱼塘的堤岸上,方便走路。碳渣吸水,即使下雨,也不会踩出烂泥浆。

  鱼塘的堤岸都是稻田的泥土堆积休整起来的,一到下雨,走的人一多,就会变成烂泥路。于是人们就把做饭烧过之后的煤炭渣用来铺路,不但好走,也不花钱。

  刘燕和李红英在社里网状堤岸上慢慢的边走边看,社员们都微笑说跟她们两个打招呼。对于黑龙鱼公司里面的员工,在这里是受到特别尊重的。

  水竹社的社员们,全部都是罗亮的加盟商。他们去年一年家家户户都赚到了第一笔钱,最少的也有上十万的收入。刘燕和李红英随意走走,看看罗亮不多的鱼塘,却发现罗亮的鱼塘早被周围的社员们做好了养鱼的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社员们自发做的,不需要任何人的吩咐。

  两个鱼塘的进水水渠的淤泥已经全部清理完毕,堤岸上还散发着新鲜泥土的淤泥气味,排水的拦鱼网已经全部换成了新的,两边的木桩还特别加了固,堤岸上整整齐齐的,从斜坡的最下面一直到地岸的路面,都是一排一排的侧耳根,看不见一根杂草。

  跟罗亮家相邻鱼塘的社员们都是先把罗亮家的活计干完,才开始干自己家的活计。

  刘燕和李红英所到之处,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计行“注目礼”眼中都是羡慕的神色,能够进入黑龙鱼公司上班的人,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幸运和了不起的。

  刘燕和李红英经过一片一片的鱼塘,进入猴子管理的鱼苗基地。

  地面上的鱼苗基地只有两个工人在值班,整个每棚区冷冷清清的。

  “猴哥还没有来吗”刘燕问工人。

  工人是两个四十岁左右的本社社员,脸上堆满了笑容,对两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