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章 给庞统指明道路(上)_功盖三分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亩产增产两成,诸葛亮倒是没有夸大,甚至还有些保留。

  后世的七八十年代,化肥在农村并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农村许多地方使用的,更多还是农家肥。但是,后世七八十年代的稻谷亩产,少说都在七八百斤左右。

  那个时代,杂交水稻可也没有普及的呢。

  而这个时代的亩产,即便是产量最高的水稻,也不过两三石罢了。

  按照后世的情况,施加了农家肥的庄稼,亩产增加五成,这还是诸葛亮保守着说的缘故。

  诸葛亮说得轻松,说得保守,但这在庞统听来,却已经有点惊世骇俗了。

  增产五成,这是什么概念?

  就以诸葛家的这三十顷良田来说,冬种麦子夏种水稻,佃户们兢兢业业的一年下来,总产量也不过千石左右。好点的话,有一千二百石;差点的话,就只有八九百石了。

  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年景。

  按照这个时代,地主的佃租行情,这千石粮食,诸葛家会收取一半佃租。

  而那近三十户佃农,兢兢业业的一年操劳下来,平均每家也不过收获十五六石粮食。

  一家三五口,甚至有七八口的,还要承担各种赋税,一年只有十五六石粮食的收入,哪一家佃户日子,不是过得紧巴巴的?风调雨顺的年景,佃户们还能勉强度日;一旦天灾人祸,佃户们卖儿卖女都是常态。

  这不是诸葛亮不怜悯佃户,而是这整个时代都是如此。

  若他诸葛亮贸然降低佃租,这就打破了地主们约定俗成的规矩,等着他的将是整个荆襄地主阶层,乃至全国地主阶层的制裁,那些世家大户们也会踩上一脚。

  因为,这是破坏规矩。

  即便他诸葛亮背后有师门,他也将是过街老鼠,荆襄地主阶层,荆襄世家大户,人人喊打。到时候,别说为刘皇叔谋取荆襄了,天下之大,只怕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当然,这也不是说,地主阶层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收取一半的佃租,这是不容更改的。

  但是,绝大多数地主阶层,对待他们家的佃农,也是多有照顾的。

  逢年过节,给佃农们发放一些粮食;若是遇上大喜事,还会给佃户们发些布帛之类的。一旦遇上灾年,大多数地主也会救济自家佃农,有的是施粥,有的是借粮食给佃户们。

  这个时代的地主豪强们,大多数还是很纯洁的,即便是借粮食给佃户,也没有什么九出十三归,更不会有什么利滚利的高利贷。

  这些坑人的事儿,是在唐朝之后,才被那些黑心的地主阶层给玩坏的。

  在隋唐之前,在秦汉,地主阶层,还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闲言扯得有点远,言归正传。

  粮食增产五成,诸葛家的粮食总产量,就能再增加五六百石。刨开需要上缴给诸葛家的一半佃租,佃户们每家就能多获得八九石粮;如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