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一章 三六九等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乐得皱纹都藏不住了,也并不嫌弃即墨老酒是“山东黄”,直夸宁卫民有心。

    这样一来,在给徒弟出谋划策的时候,老爷子也就格外有动力,显得谈兴十足。

    “那好,今儿我再跟你好好说一段啊。不过说之前,我还得问你一句。你知道咱们平日里说话,老百姓说去外面吃饭,为什么总说‘下’馆子呢?”

    老爷子不直奔主题,而是反问了一个与宁卫民的苦恼看似与完全无关的问题。

    不用说,这着重发音的‘下’字,听得宁卫民就有点懵。

    他一是确实不知道答案。

    二是也想不明白师父为什么要兜这个圈子,于是只能摇摇头。

    而老爷子以一副“我就知道”的神气,微微一笑。

    这才正式开启授课模式,彻底拉开了话匣子。

    “咱们京城话,那是相当讲究的,几乎每个字都有明确区别,不能用错。以尊称为例,‘你’字加心要称‘您’,‘他’字加心要称‘怹’,‘你们’对‘您们’,‘他们’对‘怹们’,全有个对应。”

    “那么如果描述去处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一般要说‘上’什么地方,那都带着郑重和正式的意思。上学,上单位,上长安街,这个可以。要说‘去’呢,就透着一股子平等的轻松劲儿了。像去公园,去商店,也可以去电影院。”

    “以此类推,咱们再来说这‘下馆子’的‘下’字,那就明白了不是?这其实和‘乾隆下江南’是差不多的用法。带着自抬身份的意思,是能够反映出人的心理状态来的。”

    “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那就是客人提及具体店名的时候。为表对店家的尊重和自己的谦和,便会说去小肠陈,去炒肝赵,去虾米居,去新民饭馆,去门框胡同……”

    宁卫民这才恍然,不觉感慨。

    “哎,这还真是这么回事啊。您要不说,我想都没想过,看来咱们这京城话还真是太讲究了,细节就够让人琢磨的了。可……您说这段儿和我的事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是问您饭庄子选址的事儿啊?”

    眼瞅着宁卫民露出一副迷糊状,老爷子恨不得给他一“脑锛儿”。

    “你这就叫活吃螃蟹,是又糊涂还又心急。你怎么就不想想看,为什么就从没人说‘下酒楼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