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 第 23 章_退圈后我靠厨神系统火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常识与创造,其实都都历经磨难。它们诞生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无一例外,都数度改弦更张,反复修改,最终成为后来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看上去越是平常的,越是可贵。”

  顾川煞有介事地对少年人们说道,然后收获了一片“切”的声音。

  “而其中最有一些设计的火花,往往起源于微末的灵光一闪,却未必苛求某种技术难度。”

  这是顾川在上辈子了解到的一件事情。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到底到没到了。而落日城基于隐藏的超凡物体的科技树也实在奇怪,有些地方可以说远超前世,有些地方又明显落后。

  譬如马镫便是毫无技术难度的。不过谁发明了马镫,马匹就更容易控制和驯服,哪个国家就能训练出可怕的骑兵队伍,称名一时。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已经有马镫的类似物了。

  自行车也是其中一例。

  人们对一种非生物的机械的交通工具追求已久。但自行车的设计探索已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事情了。通常认为的最初的自行车是用纯木头制造的,但已经有自行车两个轮子、以及横梁之上一个用于坐着的坐垫。

  在接下来五十年的历程中,历代的发明家将木头改成铁,用其他材料裹住车轮,给予驱动装置和方向舵。

  但这些原始的“自行车”都没有曲柄和脚蹬,需要两脚蹬在地上走……

  可曲柄与脚蹬,也就是现代自行车人踩在上面的会转的东西,也是早已有之,用到自行车上并没有多可怕的技术难度或精度,只是那时候的人还没想到罢了。

  但就算是这样,离现代自行车仍缺了一点思想火花。

  真正的实用点在于链条传动和充气轮胎这两个体系在自行车上的运用。

  在链式传动应用之前的自行车,一般被叫做高轮车,转向和驱动都在前轮,是依靠暴力地在前轮的脚蹬上,双脚交替踩动、这左一下、右一下,从而转动前轮,接着靠转起来的前轮带动后轮,来完成骑行。

  顾川对此记忆犹新,因为小学时期还是中学时期,课本或者课外故事上层特意提到过这种高轮车。

  并且这种高轮车,脚蹬一圈、轮子也只能走一圈……所以,同样的转速下,轮子越大,轮子的周长越大,线速度也越快。那为了追求快于人走路的速度,应该怎么做?

  就是要把前轮做得越大越好,也就是著名的大小轮设计,前轮极大,后轮极小。重心极其靠前,一旦下坡就很容易摔个狗吃屎!

  但将链条传动应用到自行车上后,世界豁然开朗。因为链条可以同时沟通前轮的轴和后轮的轴,不用把脚蹬直接放在前轮或后轮的轴上,完成重心的后移。

  而现代自行车,链条一般不连前轮,连的是后轮和脚蹬所在的齿盘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