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五十四章 和城模式(封推第四更)_重活之官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侯跃东在纸上无意识的画了画,皱起了眉头,缓缓的说道:“和城模式的形成是有其特殊性与特色的,与秦县所提倡的发展轻工业小商品制造路线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要知道,和城模式的经济形式有下面的这一系列的特点:一,他们主要是以家庭化为主,而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第二,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第三,专业生产系列化;第四,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第五,服务环节社会化。”

  李庆福点了点头,不过,对于侯跃东所说的这些,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对于李庆福有用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点与第二点而已,剩余下来的三点,李庆福所能够理解的其实并不深。

  而侯跃东自然也能够看得出李庆福的疑惑,于是进一步的解释道:“和城模式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也是与他们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有关系的,这一点,倒是与我们岩城县颇有一些相像,又有一些不相像。”

  “嗯,这个我倒是看过一些资料,和城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前,是非常的贫穷的,甚至,完全是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的: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整个地北省来说也是最少的,当时还不到人均半亩,现在只有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和城地区的累计投资只只不过有亿元而已,要知道,这个数字之中,还有刚建国期间金额巨大的时刻;第三,和城地区的交通条件差,整个地区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勉强通航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这一点,倒是与我们岩城县颇有几分相似的。”李庆福显然对这和城模式比较的感兴趣,因此,早也做过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看得出来,李庆福所想要走的便是这个和城模式。

  对于李庆福如此的兴致,原本侯跃东也不想要泼冷水,可是,这发展路线可不是随随便便施行的,要知道,这一旦制定下来,那可是要涉及到整个县,甚至整个地区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的啊,自然是马虎不得的,一个好的发展路线制定下来,能够使得地区长治久安,长期繁荣的发展下去,可要是一个错误的,有隐患的发展路线被制定出来,执行下去,那所损失的,可远远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个数字损失而已了,时间、精力与政府的公信力,还有民众的信心,这些无法在明面上显现出来的东西,可是最为关键的所在。

  因此,侯跃东沉吟了一声,便就讲述了起来:“和城地区与我们岩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