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一章 一个城市的送行_我又是个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是很轻松。

  找了个前排的位置坐下。

  刚一坐下,身后一个年轻的护士便上前搭话。

  “林医生,能给我签个名吗?”

  “欸?”林烨惊讶的看向她,紧接着,一个个医护人员都坐不住了,纷纷围了过来。

  “我也要签名!”

  “给我一个!”

  “我也要!”

  看着围堵过来要签名的队员们,林烨笑了起来,大家的心态看样子都很不错。

  “好好好,别急,一个个来。”林烨也理解她们。

  平日里也只是普通的护士,没多少机会见到明星,林烨这样的世界冠军也是很少见到,更别说是和她们一起参加援鄂医疗队了。

  “陈琳……”

  “刘涵……”

  林烨挨个签名,都是to签,签名的同时也在认认真真的记着这一十七名援鄂医疗队的成员名字。

  算是林烨,一共六名医生,十一名护士。

  希望,来时十七人,回去的时候还是十七人。

  签好了名,这时,司机将车速放慢了下来。

  一行人疑惑的看向了窗外,不明白为什么车速放慢。

  只是,当他们将目光放到了窗外时……

  道路的两侧,停满了摩托和警车。警察们站在车子的两侧,笔直的站立着,向着他们这辆大巴车敬礼。

  没有言语,只有黑暗中闪烁着的灯光与警察同志笔挺的身躯与坚定的敬礼手势。

  城市的灯光通明着。

  街道上空无一人,却又仿佛人山人海。

  恍惚中,林烨似乎看到了灯光下那一道道人的身影。

  这是送行。

  这座城市为他们准备的送行。

  手掌按在胸口,心跳速度很快。

  这一幕,很有冲击力。

  林烨不由得笑了笑。

  他们不是十七个人,而是一整个城市。

  ……

  随着北京援鄂医疗队的出发,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也是陆陆续续的先后出发。

  北京援鄂医疗队并不是第一支队伍,也不会是最后一支。

  中华民族本就是这样一个族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新华社连夜赶制了视频,集合了全国各地的出发拍摄,集合成了一部短视频。

  其中,林烨这个名字进入到了全国千家万户的居民视线中。

  现在这个时期需要一个典型人物,这个人物不是救世主,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正面形象与影响力。

  林烨完全符合这一标准。

  在新华社一篇《临行的拥抱》专项报道中,人们了解到了,国内有一家公司叫做复苏集团,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免费提供大量的医护用品,为一线的医护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

  如果没有复苏集团的无偿捐赠,一线的医护人员可能到现在还维持在一天只能用一套防护服的情况。

  而作为复苏集团的掌门人,林烨本人还是呼吸内科的医学博士,不但调动整个集团为之努力,他本人也是北京援鄂医疗队的队长,亲自来到了一线,加入到了抗击疫情的行列当中。

  有人看着报道里的唯一的林烨与女友拥抱的照片,注意到了李知恩,但只当是很像李知恩的人,没有在意。

  毕竟,这种时候很少会有人能将二者联系起来,人们的关注度大都在林烨的身上。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