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3.真相(3):还真是这样(汉总加更4/15)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调整过程中盲目、随意的可能,又通过监测,防止「价格畸高或畸低」情况的产生。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此前称,将价格监测考核评估,从单纯的观察发现功能,拓展到一定的监督管理功能,为改革的有效性和长久生命力,提供制度保障。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一方面,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和动态监测机制,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的工作收入,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医院管理者打开视野,对临床需求高、临床有效性强的医疗服务予以关注。

  据小编了解,目前湖南省已经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监测评估制度。评估指标涵盖地区社会发展指标、医疗发展指标、医保运行指标等。并根据定价成本与医疗服务价格对比的差率情况,遴选需要调价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调整幅度,确定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是否调整和如何调整。

  200个试点城市的收官之年

  《实施意见》第8条提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减少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的比例,提高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所占的比例。到2025年,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或按病种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到70%。

  第17条提出,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等改革试点,2021年年底前试点城市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全国推广。鼓励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

  此前,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2019年国家医保局在全国30个城市展开了DRG付费试点,目前这30个试点城市全部进入了模拟运行,有些城市已经开展了付费工作。此外,2020年以来,全国的71个城市启动了DIP付费试点,目前这71个试点城市已经全部完全了预分组工作。目前为止,国内DRG、DIP试点城市超过200个,且2021年年内将开展实际付费。

  也就是说,2021年是DRG、DIP试点的收官之年,还是试点经验总结和全国推广的关键之年。

  DRG和DIP付的立足点不同、分组原理不同,且各有优劣。但作为一种比传统「按项目付费」更先进的支付体系,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有助于实现医保「为价值付费」的重要变革。

  对于这一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新技术使用不足、诊疗不足、危重患者补偿不足等现象及问题,未来,或将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建立予以规避。

  比如,对符合临床需求的创新技术,先选择「按项目付费」;鼓励尝试临床路径,并加强医疗质量考核;对确实危重的患者,采用不同付费标准等方式实现。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曾经按项目付费下的盈利业务,都可能变成医院的运营负担,因此,将倒逼医院进行病种成本核算。

  未来的公立医院需要找准自身定位,不仅要关注医疗效率,还要关注运营效率。

  一方面注重医疗质量、技术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另一方面,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结余留用」激励下,做好基层的健康守门人。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724章723.真相(3):还真是这样(汉总加更4/15))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真不是医二代》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