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按部就班的四年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天10点】

  医、教、研都要抓,还要指导学术组织工作,每位医学专家都是时间管理大师。

  无论是哪里出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北京协和医院都始终高居前三甲,而协和医院的风湿免疫科更是一块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曾小峰教授就是这个王牌科室的带头人,59岁的他已在临床工作近40年,但眉宇间依然有股年轻人般的朝气,谈笑间,双目奕奕有神。

  曾小峰教授

  曾小峰是如何成长为业内“顶流”专家的?协和风湿团队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样大名鼎鼎的?且听他娓娓道来……

  37岁升正高,不可复制的从医路

  曾小峰当年高考时才不到17岁,考到了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天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令人意外的是,如今在临床医学领域建树很高的他,最初学习的其实是基础医学专业,“那时跟现在不一样,基础比临床更吃香。”

  而之所以选择学医,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曾小峰的高中是个省重点,所以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过了全国重点院校分数线。为了避免“内卷”,老师建议大家报志愿不要挤在一个学校,他就报考了“上医”。

  就在风湿免疫科实验室工作近2年后,张乃峥教授对曾小峰说,协和的传统是医、教、研都得抓,光会做基础研究是不行的;要医教研都能拿得起,这就要求他一定要去临床轮转。在张乃峥教授的支持与鼓励下,曾小峰决定将工作重心从基础研究转向临床工作,进入临床系统轮转,从实习大夫做起。但曾小峰毕竟临床工作经验不足、起步较同年资的人晚,做临床,可能会影响晋升。为此他专门写了保证书,表示愿意今后按照实际工作能力来晋升。

  “没想到我做得还不错,做了半年实习大夫之后直接升为住院医师,89年我就竞争做了总住院医师,后面的晋升也没受任何影响,甚至成为我这一届最早晋升主治医师的人。”实际上,曾小峰在1999年才37岁时就破格晋升了主任医师,也是同届里第一个晋升正高级职称的人,这在业界都是比较少见的。

  所有成绩和认可都是勤奋换来的。在临床领域不算科班出身的曾小峰,为了追赶和超越,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每天除了病房就是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别的地方一概不去,甚至基本没有个人生活。努力的结果是,除了临床工作很扎实,科研方面他也做得很好,他从1986年就开始在国家核心杂志发表论著。他十分善于总结分析,发了相当多的文章,当年是全院发表文章数量第一名。到了1994年,曾小峰的研究已获得不少国际奖项。

  曾小峰表示,其实他也是深受老教授们的影响,有句话说,“协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