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东京的灰色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23加了作者的话,对几个肌病做了些解释,有兴趣的可以重新加载了看看)

  祁镜和自家诊断部的电话连线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张钧彦他们几个提起的肌病可能性不低,只是症状实在太过复杂,手边又没有实验室检查,至少也得做套体格检查才能下做鉴别诊断。

  祁镜亲自上手去做检查显然不合适。

  而且人在国外去当地医院本来就不方便,现在叶涵身体情况看着还可以,强迫别人进医院也是件难事。

  再加上日本又是就诊分级制度比较严的地方,小毛小病的一般先去小诊所医治。只有严重到小诊所看不了的程度,他们才会给予介绍信,然后大医院才能收下你。

  而她这种偏慢性的疾病就处在了大医院不收,小诊所容易误判的范围内,症状看着不重,打个“旅游疲劳加水土不服”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就算叶涵愿意去诊所,也基本是无功而返。

  讨论从两国竞技馆聊到了旁边的一家拉面店里,直到祁镜吃完东西才挂断电话。

  这通电话就像是挤毛巾一样,祁镜几乎压榨掉了诊断部里的所有思路,真的是一滴都不剩了。现在一个个选项摆在面前,他就坐在面馆里看着自己写下的症状疾病关系图,沉思许久。

  每个答案都涵盖了一部分症状,唯一的所有都能搭上些的就只有结核性脊柱炎。

  影响脊柱的结核完美覆盖了发病缓慢、运动和内脏功能受累、低烧、体重降低、乏力,

  祁镜确实更偏向它,但他心里也清楚,这个结果离真正的确诊还有一大段距离。最主要的就是主要症状不对,之前和纪清聊天时他就强调过,结核性脊柱炎应该会有背痛。按照上肢肌肉受累的范围,那就应该是颈胸椎的结核,疼痛点更应该靠近颈部。

  可叶涵并没有背痛和颈部疼痛。

  祁镜觉得自己从发现叶涵症状时开始,就进了一个超大的死胡同。这儿有很多岔路,甚至还有很多恰到好处的机关近道,让人误以为觉得找到了正路。但不管怎么走,都没办法发现出口,它依然还是个死胡同,就是看着复杂点罢了。

  他有种感觉,想要找到叶涵的问题根源,必须跳出这些症状的束缚才行。

  但跳出症状本身就有悖于医生最基本的诊断思路,因为有了症状才能往下考虑病人的情况,连症状都被抛弃了,还怎么诊断?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祁镜从包里又掏出了裘老爷子之前给他的那个信封,叶涵的一些经历全被藏在了里面。

  她十五岁回的米国,在米国完成了大学学业,专业就是美术摄影。只不过在现在的工作之前,她还做过另一份工作,户外摄影。其实也不能算是什么正式工作,应该更偏向于兴趣爱好才对。

  就和工作一样,在认识杨泽生之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