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不急慢慢来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天太忙了,今天手术没怎么断过,现在回家,人累瘫了。明天保二争三,争取三更】

  【人造子宫,将来会是旧有社会结构和新生科学技术的矛盾时代】

  过去几十年,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对实验室培育人类胚胎,有时间长度限制:不能超过受精后的两周。

  2021年5月底,该协会表示,将放宽“14天规定”,逐案考虑培养人类胚胎的研究,该在何时必须停止实验。

  “医学界”就此发布解读《人类胚胎体外研究将突破“14天规则”,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发布新指南》。有网友留言称,“14天规定”取消后,“人造子宫”研究或将不再受限,“预示着工业化生育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而来”。

  这不是第一次由热议胚胎体外研究,引申到对“人造子宫”的关注。

  旨在用可视化方式呈现科技进步的国际组织、荷兰“下一个自然网络”于2017年推出《人造子宫:时间轴》专题,收录大量文学作品、影像资料、实物或模型。包括史上首个保温箱、首个试管婴儿,首本关于“人造子宫”的书籍和首份“人造子宫”专利图等。

  2021年3月,《自然》接连公布3项研究成果。包括体外成功培育小鼠胚胎,使之发育到11天,相当于5个月人类胎儿的阶段。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于人类历史上首次用非生殖细胞的人体细胞,构建出完整的人造人囊胚样模型。

  随后,《自然》官网收到诸多留言。被问及较多的是:这是否意味着即将实现“人造生命”?钻研近百年的“人造子宫”会随之从科幻走向现实吗?

  1537年,医生、哲学家帕拉塞尔苏斯在《自然之路》中这样描述“炼金士造人术”:把男人的**和腐烂的马粪,装进密闭的烧瓶里。约40天,会有肉眼可见、能自主移动的小东西被孵育出来。之后用人血喂养,他们就能长成小矮人。

  关于“人造子宫”的构想,最早能追溯到英国进化生物学家霍尔丹。1923年,他做主题演讲称:“到1951年,将有可能实现完全的体外孕育;到2074年,约70%的婴儿将是体外孕育而生。”

  在这一场演讲中,有人提到美国纽约康尼岛的“全世界都爱宝宝”展览。

  1903-1943年,数以十万计的游客参观该秀。展厅里陈列着“孵育儿之父”“孵育儿医师”马丁·康尼引进的最新款保温箱,和一个个挣扎着要活下去的早产儿。一根源源不断有外部热水通过的管道,被安置在保温箱下方,保持箱内恒温。另一根管道连接到建筑物外面,经过多层过滤,给箱内提供新鲜空气。

  康尼医生通过收门票,维护保温箱,照顾、喂养早产儿,以及支付相关工作人员薪资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