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9.你似乎对华国的医院有什么误解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去华人外这儿确实有不少当地人。

  对他们来说,西药不管用的时候中医恰恰会给他们带来惊喜,这是属于病人的经验。

  四人简单表明了来意,因为病人太多,只能先在古色古香的诊堂外等上一会儿。

  对祁镜和徐佳康来说这儿很普通,国内这种风格的装修不少,除了看着有些亲切外没什么好惊讶的。不过贝丝就不一样了,没出过国,还一直在医院工作,初次见到这种地方总会觉得欣喜。

  “这就是华国的医院吗?华国医院都是这样的吗?”

  “不是......”徐佳康觉得自己有点接不上话。

  “你似乎对华国的医院有什么误解。”祁镜笑着说道。

  红木的药柜药橱、屏风、墙上挂着的水墨字画,甚至贡台上摆放着的几尊祖师爷雕像都是她仔细端详的对象:“这位是谁?”

  背后一筐竹蒌,手上一根登山杖,鼻前还闻着药草......

  徐佳康说了李时珍的名字,还顺带说了他尝百草的经过和之后写的《本草纲目》。国内小学生都听烂的故事,在她耳朵里倒是格外精彩。

  “那这位呢?”

  背后是一柄布伞,左手提着药葫芦,身上是很传统的汉服......

  徐佳康说了“华佗”两个字,然后笑着补充了一句:“这可是中医外科的鼻祖啊,不过也能算得上是全世界第一位医闹受害人了。”

  “我记得医闹受害人的头把交椅一直是扁鹊的吧。”祁镜指着远处扁鹊的塑像,说道,“蔡桓公可是把他吓得逃去了秦国。”

  “是吗?”徐佳康对这些没兴趣。

  “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物?19世纪?”贝丝很好奇,“还是18世纪?”

  “扁鹊最早了,战国时期的,公元前吧......”祁镜掰掰手指,说道,“最年轻的李时珍都是明朝的,400年前了。”

  “那么早?那时候的医术还能用?”贝丝有些不懂了,“那时候你们国家没有实验室检查吧?”

  “那肯定没有,检查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祁镜解释道,“不过传统中医本来就不用这些东西,就算到了现代用的也很少。”

  “不靠诊断仪器?”贝丝越听越糊涂了,“那还怎么诊断疾病?”

  “靠人咯。”

  她的疑问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马守明跟着他们回到华盛顿医学中心急诊科,才得到解答。

  能在西雅图开诊所,马守明英语不错,望闻问切一番后就得出了结论:“内热过盛,风邪入体,热风两邪相合,造成的急惊风。本来会出大片疹子,不过他体质和普通人不同,应该出的很少。”

  何止是不多,他就压根没出过。

  几人只听懂了后面那句,前一段太过飘渺玄幻,不只是贝丝和考恩特,就连祁镜和徐佳康都听得云里雾。

  马守明笑着说道:“从表象上看,病情已经退去了大半,病势大减,不过病人的身体也很虚弱了。现在就造成了一种早已两败俱伤,但仍然在死斗的局面。”

  “失语症就是它们互相死战后的产物吧?”祁镜问道。

  “嗯,确实,西医叫后遗症。”马守明拿出自己的针盒,解释道,“我对于自己的针灸很有信心,但病情很深很重,针灸用在这时已经有些晚了,我也只能尽力而为。”

  “能不能用方剂试试?”

  “唉,在国外十多年了,这儿的人更欢迎针灸,对方剂非常抗拒。”马守明很尴尬,无奈地说道,“久而久之,我对于有些药物如何互相配伍上已经生疏了。”

  祁镜点点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要是把他扔去老年康复科十多年,怕是急诊那些乱七八糟的病例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那你那儿草药齐吗?”

  “药都有,只是方子不太好写。”

  祁镜笑了笑:“草药齐备就行,方子不用马老师费心,我晚上打个电话,找个人来帮你写。”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