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章 市舶司_大明疯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市舶司

  市舶司,专为管理海外贸易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源自唐朝,兴于宋元时期,到了明朝,因为海禁,市舶司是关了开,开了关,没个定数。

  洪武初年,太仓州本来是有个市舶司的,但是,朱元璋一句离金陵太近,不安全,就撤销了。

  后面,到了永乐元年,又在广东、福建和浙江分设了三个市舶司,管理番国和属国的堪合贸易,不过,这三个市舶司开关频繁,而且堪合贸易规模较小,并没有创造多少利润,直到隆庆开海,张居正实行新政,加大了堪合贸易量,市舶司每年也就能给朝廷创造四五十万两的税收。

  张居正死后,新政被改得乱七八糟,市舶司也逐渐被所谓的内臣也就是提举太监掌控,每年的税收更是接近于零。

  泰昌这会儿可没工夫去广东、福建和浙江巡视,而且那边山高路远,盛产于江西和南直隶的瓷器、丝绸、布匹等特产运送过去也麻烦的很,规模很难做大。

  所以,他决定,干脆在长江口的太仓州开设一个最大的市舶司。

  这样一来,江西的瓷器和茶叶,南直隶的丝绸和布匹等等,便可以通过长江水运过来,方便的很。

  至于市舶司的具体选址,他自然要亲自去考察一番。

  他带着五千禁军、一千锦衣卫和一众亲信在镇海卫的浏河堡、吴淞江所和宝山所三个军港转了一圈,却是发现,这三个地方都不适合设立市舶司。

  因为他规划中的市舶司并不是单独的一个衙门,而是一个连带贸易功能的城池,准确的说是一个能容纳上十万人的大城池,里面不但要有市舶司衙门,商业街和仓库等设施,还得有大量军营。

  这年头做海外贸易可不是你在港口旁边建几条街的商铺和仓库,然后随便让人家自己来做买卖就行了。

  如果你不做任何防范,那海盗和倭寇,甚至是欧陆各国的船队绝对会直接开抢!

  毕竟,没有什么比抢钱来得更快了,能抢为什么不抢?

  这年头国与国之间可没什么规矩,想打,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开战,想抢,那更是不需要任何理由!

  倭寇和海盗那是专门抢,欧陆各国那也是能抢就抢,反正抢完往海上一跑,你追都追不着。

  这或许就是大明历代皇帝都不想全面开放海禁的原因,你要敢把瓷器、茶叶、丝绸、布匹等抢手货大量摆在海边港口卖,人家绝对会想尽办法来抢。

  如果人家来抢,不还手肯定是不行的,打不还手那不是大明的习惯,问题,一旦开打,那就是旷日持久,军费的损耗那不知道要多少。

  也就是说,全面开放海禁所赚的钱可能连军费都不够。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盲目的开放海禁,那就是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不但赚不到钱,还得往里赔钱。

  泰昌自然是想到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