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6章 184起电机再起波折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6章184起电机再起波折

  在物理系那边得到了玻恩和约当明面上的认可之后,回到自己住处的冯·诺依曼兴高采烈。

  他迫不及待地就打算把草稿纸上的思路整理成论文,然后尽快发表到《物理学杂志》上。

  虽然是自己的老师,数学界的亚历山大希尔伯特给出来的课题,但是假如把这篇论文发表到什么数学期刊上的话,那其后果一定就是会无人问津。

  数学家们才不稀得看什么物理学论文!

  所以冯·诺依曼最终还是决定遵循玻恩的建议,给物理学期刊投稿。

  约当,或者应该说一位叫做恩斯特·多迈尔的新人评论家,在《哥廷根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言辞激烈的反犹太人评论,比冯·诺依曼的论文出现得要早许多。

  恩斯特是约当全名恩斯特·帕斯夸尔·约当当中的第一个名字,但是没有人能把这个新人评论家的笔名,和哥廷根大学玻恩手下那个谦虚有礼的助手约当联系在一起。

  又过了几天,冯·诺依曼带着写好的论文,再次来到玻恩的办公室。

  玻恩和约当真情假意地读完了他的这篇论文,都觉得内容当中的证明和逻辑没有问题。

  于是按照约定,玻恩为这篇充满了披着物理学外衣的数学论文写了一封推荐信,连同论文一起寄给了位于首都柏林的德国物理学会的常务董事兼秘书,卡尔·谢尔,他同时也是《物理学杂志》的主编之一。

  其实比起这位不论在德国物理学会还是在期刊编辑部里,主要担任行政工作的谢尔,玻恩和这本《物理学杂志》的另外一位主编,汉斯·盖革的关系要更好一些,只是盖革并不在杂志出版发行的柏林,而是在基尔的基尔大学。

  如果寄给盖革,他认为可以发表后再转寄给柏林方面的话,中转一下就需要不少时间。

  而且盖革本人是跟着从卡文迪许实验室出身、跟着卢瑟福做实验的实验物理学家,他懂个屁的理论,更遑论是连玻恩读起来都有些吃力的数学论文了。

  如果比学术成绩和名望,那么这两个主编,盖革和谢尔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普朗克的一根汗毛。

  但是和普朗克主编的那个《物理学年鉴》不同,《物理学杂志》自创立之初,即采用了审稿人制度,而不是只凭借编辑部几位编辑的个人好恶,就能轻松决定一篇不知内容对错的论文生死。

  可能是觉得普朗克是旧时代的残党,看不懂新时代的论文,也可能是因为严谨的德国人,更喜欢《物理学杂志》这种审稿制。

  所以德国物理学家们,还是更愿意给这个新兴起的杂志投稿。

  玻恩本人同样是《物理学杂志》的审稿人之一,他完全可以直接向编辑部推荐文章。

  况且冯·诺依曼还是希尔伯特的学生,这个论文的课题也是在后者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