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5 邬胜男的留校机会(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上很多工作还没有发表,他现在要把最新的工作进展给放上去。

  包括《自然·能源》、两篇《焦耳》文章,反正作为被邀请的专家,有30分钟的演讲时间,可以讲的内容更多一些,倒是不用担心会超时。

  至于《科学》、《自然》两篇投稿的大体内容,许秋也整理了出来,不过没有放在正式的汇报PPT中,他打算如果遇到了熟人,可以和他们分享一下这些未发表的工作,陌生人的话,就算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说起来,许秋本来还做着三月中下旬《科学》的审稿意见能够返回的准备,结果现在等到了三月底审稿意见还没有返回,这篇工作审稿审了两个多月了。

  不过,也没有办法,谁让他投的是《科学》呢。

  有机光伏团队里的其他人,在许秋完成《自然》文章投稿后,继续她们原先各自的实验工作。

  韩嘉莹PTQ2体系的文章已经整理出来,并投了出去,目标期刊JACS。

  现在学妹撰写文章的能力也已经被培养了出来,写文章的功力相较于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提升了不少,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都不怎么需要修改了。

  接下来,学妹打算继续PTQ系列给体材料的研究,在PTQ1的基础上,分别在Q单元上引入氟原子、氯原子和烷氧基侧链,开发PTQ3、PTQ4、PTQ5给体材料。

  虽然之前L2、L6、S1系列的材料,也表现出来不俗的性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体系,偶尔用一次还可以,如果强行去研究的话,有点属于“恶意碰瓷”了,没有这个必要。

  科研圈里的大课题组,一般都会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不会轻易的更换研究领域,也是这个原因。

  如果频繁更换方向,万一两个大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不小心重合了,就会造成科研资源上的浪费。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邬胜男最近很开心。

  虽然许秋两篇CNS级别的文章上,她都不是二作,但她从许秋那边“继承”了Y11-Y19这9种Y系列材料,可以整理出来至少两三篇AM级别的工作。

  如果夸张一些,九个体系,甚至可以弄出九篇二区的小文章,不过,博后学姐现在的追求也变高了,不愿意去二区水文章了。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邬胜男都有机会能够留校了。

  当然,大概率还是比较难的,她和许秋的情况还是有所差异的。

  一方面是出身,许秋本硕博都是在魔都综合大学,属于魔都综合大学“嫡系”,而博后学姐本科第一学历的学校,相对魔都综合大学来说,还是有些差距的。

  另一方面,博后学姐没有可以“一锤定音”的工作,换言之,就是没有CNS,也没有《自然》大子刊这种级别的工作。

  现在科研圈越来越卷,魏兴思回国时,几篇AM就能进魔都综合大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他是现在回国,或许只能进一个普通985了,发表的工作没有带“N”,想混科研圈还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同一个课题组,如果留校的人数量多了,可能也会造成一些不太好的影响,院系也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莫文琳继续进行Y系列叠层器件的制备工作,现在这个体系的器件效率已经从之前的%提高到了%。

  性能上涨速度开始放缓,大概率是已经达到了瓶颈。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许秋之前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开发超窄带隙的Y系列材料。

  因此,莫文琳和邬胜男那边经过商议,决定试着开发一种超窄带隙的Y系列材料,命名为Y21,将其应用于叠层器件之中。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