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3 陈婉清和段云的毕业准备(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本科时候是不超过30%的重复率,研究生阶段要求是不超过10%。

  当然,如果正文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或者翻译自己发表的英文SCI论文,那基本上不需要担心查重不通过的问题。

  事实上,学校给出10%的重复率,也还是比较仁慈的。

  如果论文完全是自己写的,重复率想超5%都挺困难的。

  比如许秋,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撰写了一篇相当于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完全翻译自己已经发表的工作,没有去参考中文的文献,重复率就只有%。

  “4月10日前,将论文送评审专家进行评阅,博士生全部盲审,科学学位硕士有部分会被抽中盲审,不用送评审专家。”

  现在学校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越来越严了。

  据说,之前都是博士生部分盲审,硕士生全部明审。

  现在呢,是博士生全部盲审,硕士生部分盲审,每年还会抽检一部分已经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旦发现有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就会被取消学位。

  许秋估计,之后大概率会更加严,或许还会推行硕士生、博士生全部盲审,加大抽检比例,甚至本科生毕业论文都要盲审、抽检也说不定。

  其实,从评审委员的角度来看,不论论文是明审还是盲审,他们付出的精力差别并不大。

  以前之所以不怎么推行盲审,大概率是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研究生人数太少,学校也不想卡着学生不让他们毕业。

  而现在,一方面研究生数量已经提升上来了,另一方面现在研究生的水分确实也有些大,因此就开始慢慢的加大考评难度了。

  论文盲审的全面推行,无疑会给博士生带来极大的毕业压力。

  盲审的话,评审老师通常会倾向于给出较为公正的成绩。

  而明审的话,送审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导师的熟人,除非导师不想让学生毕业,或者毕业论文写的实在是太过于拉胯,属于不忍直视的那种,不然多半会给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6月5日前,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从4月10号到6月5号,有接近两个月的答辩时间。

  这个准备时间还是蛮长的,许秋估摸着,主要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比如论文评审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答辩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或者二次答辩等等。

  “6月6日,提交材料到材料系教务处,包括纸质版学位论文2本、学位申请书1份、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评分表、学位论文评分表、答辩委员会表决票、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培养手册……”

  提交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大多数都要放到档案里面,因此需要手写材料,比较麻烦。

  接下来,田晴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她本身做的实验并没有得到什么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