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一波操作_琉璃满京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

  没用额外的推广和渲染,只用了五天时间,第一批货就开始有了空缺。在各家掌柜刚打算催货时,第二批货已经到位,接着是第三批。

  就在窑场出货的十天里,一种简约的新元素,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撞入了成千上百年来固有的审美气氛中。

  京城算是权贵富豪云集之地,却终究无法和现代大都市相比。而摆件这种东西,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不当吃不当喝,不是必须之物。

  所以,这种物品的购买力很有限。

  可以说,这六种、将近一千件的陶制品,基本上已经满足了第一批消费。

  原本起意、想跟风的人,还没开始动作,就被这种大规模的砸货成功的遏制住了。

  在一些商家和窑场犹豫摇摆时,白先生每样又各追加了五十件的订单,同样要货很急,而且加了一成的价钱,说好三天后提货。

  本来渐渐趋于平稳的购买力,被这追加的这五十件陶制品彻底填满。

  这一**作虽然做的热闹,却只能算小打小闹。可是,这个注定会被仿制者分一杯羹的生意,却在短短半个月的操作中,没让别家分去一丝好处。

  不得不说,如此手段,很让人眼前一亮。虽说是小买卖,却足以引起京城商贾的关注。

  随着陶制品出售,和各种关注,清韵斋的名头也响亮起来。大家纷纷猜测,清韵斋是一个买卖字号,可这个字号是哪里的买卖?难道是外地商贾运来京城的货物?

  就在众人疑惑陶制摆件是哪家的生意时,位于京城主要商业街道的一家小铺面开业了。

  随着大红条幅的飞舞、和喧嚣的鞭炮声响过,店铺门头的红绸扯下,“清韵斋”三个字跃然而出,连字体都和风靡一时的陶制摆件底款一致。

  同时,店门外面,一个临时货架上覆盖的红绸也被取下。在装潢精致的货架上,摆放着京城这段时间热销的陶制品。

  这六个陶制品的器型和这些日子风靡京城的新元素出一辙,差一点儿就能说丝毫不差了。

  要说差的那点儿,就是清韵斋展出的摆件,质地看起来更匀净,釉色更润泽亮丽,一眼看去,让人更移不开眼。

  内行人都看得出来,这种品相的陶瓷,那是在众多同类制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上品中的上品。但凡器物有一点而差池,都够不上这个级别。

  此时再看之前半个月风行起来陶制摆件,那就是为了烘托清韵斋的档次和品味而推出的。

  清韵斋这次推出的顶级陶器摆件,在百两银子的高价中,居然也有人出手购买,不由得让人们大跌下巴,银子何时如此容易赚了?

  看着打理店面的那位女掌柜,再找伙计打听一番,众人赫然发现,这个店铺的东家居然就是前些日子和离的夏家女子。

  “哎哎哎,你们说,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