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7章_绑定气运:开局成为不灭的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这是事出有因的。但有人把他说成是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甚至可以呼风唤雨的圣仙神人,乃是好事者的传说而已,并不是对诸葛亮的真实评价。

  蜀汉政权的衰亡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还维持了一段与魏、吴的三足鼎立之势。景耀元年(258年),费祎死后,姜维任大将军。这时,后主刘禅贪图享乐,又宠信侍中陈祗和宦官黄皓,排挤姜维,国力日衰。

  三、孙吴政治

  孙权建吴夷陵战后,孙权与蜀汉的联盟破裂,魏文帝曹丕乘机南征。孙权一面调兵遣将,分路迎击;一面遣使赴蜀汉求和。诸葛亮也派邓芝出使江东,于是双方言归于好,再次结盟。曹丕遂从南方撤兵,专力对付蜀汉北伐。229年,孙权在建邺称帝,建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

  通使台湾黄龙三年(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兵士万人,渡海抵达夷州(今台湾),并将夷州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居大陆。这是台湾和大陆交通的最早记录。

  孙吴的衰亡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死,继立的会稽王孙亮和景帝孙休都昏庸无能,致使孙吴政局日趋动荡。咸熙元年(264年),吴末帝孙皓继位以后,政治更加**。孙皓不仅残酷暴虐,肆意屠杀大臣,又广营宫室,滥用民力,致使统治层上下离心,人人自危,老百姓也过着‘老幼饥寒,家户菜色‘的贫困生活。因此,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孙吴政权的灭亡已成定局。

  三国经济

  一、曹魏的屯田制度

  东汉末年,由于黄巾起义打击了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出现了‘土业无主,皆为公田‘(《三国志》卷15《司马朗传》)的局面。接踵而至的军阀混战又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变成流民。这就为当时推行屯田制提供了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从农民军手中掠夺了许多耕牛和农具,也为屯田制的顺利推行提供了条件;又由于兵戎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饥荒流行,割据军阀都严重缺粮。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遂吸取了西汉曾在边疆屯田的经验,大力推行屯田制度。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接受了部下枣祗和韩浩的建议,曾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屯田制从此兴起,并逐渐推广。

  屯田制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始于建安元年(196年),先在许昌周围兴起,后逐渐推广各地。其组织机构是中央由大司农和尚书令掌管,各州郡则设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县设典农都尉,其下还有屯司马,由50人组成。民屯上的生产者是破产、流亡的农民,被称‘典农部民‘。其剥削量为分成制,即使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