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章 这是要当面夺我的本命字?_儒道至尊:字破万法,道斩神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下血本!

  他连连摆手:“戴夫子不必如此。”

  戴过面露诚恳,坦然笑道:“没说一定给你。”

  苏东山哑然失笑。

  这戴过,有意思!

  他开始认真思索。

  良久之后才试探问道:“戴夫子以为‘齐’字何解?”

  众人纷纷颔首。

  这苏东山虽然年纪小,却深得儒家授业、解惑精要。

  且解惑方式也是如此简单——问答。

  问,知其“知”与“不知”。

  如此才能答其“不知”。

  不似有些人做夫子,只知道讲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地全灌出去,压根不管旁人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这样的夫子讲课,往往听的人昏昏欲睡,讲的人浑然不知。

  以问答方式解惑的,首要条件就是知道的要比求解的人多。

  而且要多得多!

  知其知,知其不知。

  非有大学问、大自信者不可如此。

  苏东山虽然口称“学生”,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信。

  “真才实学!”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才学如此,天分如此,待人接物还是如此,真的是生子当如……算了,自家祖坟未必能冒那个青烟。

  “齐,禾穗齐平,象形而出。初为三穗齐平,其根不一,为表‘齐平’之意,‘齐’字中有二线,以示‘水平’之意……

  ‘齐’字可衍生为‘治理’之意,是以有‘起家治国平天下’……

  刚才听你说‘平’,我心生猜测,我的本命字‘齐’字是否气象太小,不如‘平’字。

  否则如何不是‘平家治国齐天下’?”

  苏东山点头。

  能修出“齐”字,足见戴过对“齐”字是有独到且深入见解的。

  而且他发现戴过说了那么多关于“齐”字的见解,已然触及了某些根本。

  如此一来,自己就不用担心会出“意外”了。

  想到这里,他微笑点头,以示肯定。

  “戴夫子所说不错,‘齐’有平意,‘平’也有齐意。我刚才听夫子所言,深有同感。

  但我也有个疑惑,‘齐’为何是‘齐’?”

  “这……”

  戴过一愣,随即眸中泛起精芒。

  这问题看似刁钻,实则深奥。

  恰如问人为何是“人”,而不是牲畜一样。

  这个问题有点深奥啊。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是有自己答案的。

  而那答案,有极大可能对自己有帮助!

  戴过躬身执弟子礼:“请东山贤侄教我。”

  众夫子正襟危坐,看向苏东山。

  没有因为戴过突然大礼而有异议。

  本命字、大道登顶,便是认作义父都可以的!

  苏东山不再卖关子,直接揭晓答案:“不齐而齐。”

  “不齐而齐?”

  戴过眉头紧锁,时而迷惘,时而欣喜,最后看向苏东山,面露恳切。

  苏东山笑道:“禾穗齐平是平,平从何来?因有‘不齐’,所以才有‘齐’。

  如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因其高,方有低。

  因其深,方有浅。

  如兵法有问‘地卒平齐,合而北者,何也’,即为‘相当,持平’;

  《大礼.治学》中有言‘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即为‘整治’;

  《大礼.述象》中有言‘地气上齐,天气下降’,即为‘上升’,又作‘跻’;

  我儒家文圣一脉韩寔作《定法》中有言‘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即为‘调配’,又作‘剂’……

  为何要‘整治’,为何要‘上升’,为何要‘调配’,又为何要‘剪断’……

  皆因为国不齐,气不齐,身不齐,毛不齐……

  夫子以为如何?”

  众人听得纷纷侧目。

  《字说》、《大礼》、《定法》这些都是儒家圣贤所作。

  在他们看来乃是儒家内部文脉不同,是以主张也不同。

  他们都是治学、修儒多年之人,竟没想过可以以更高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

  一夫子不由感慨:“今日听苏小夫子说‘齐’,方知我等见识如在平地,苏小夫子如在山巅云端,直让人生出见贤思齐之心。

  苏小夫子……嗯?”

  这夫子忽然顿住。

  不止是他,在场所有夫子都愣住了。

  包括戴过。

  因为在苏东山身后隐隐化出了三颗麦穗。

  戴过头脑轰鸣:“这,这……这是当着我的面夺走我的本命字?”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