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6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当然,其它所有国家的战略讨论价值,都没有德国一个国家重要。

  德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间相继掀起两场世界大战,搅动全球风云,但都以失败告终。

  抛却郑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单就作战战略来看,德国究竟败在哪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的作战方略为“施里芬计划”,二站时则为“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与“施里芬计划”几乎如出一辙,可以说“施里芬计划”绘制了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作战蓝图。

  这两份作战方案一如德国人的性格,严谨、认真,犹如精细的工程图纸,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两次大战战略的失误都导致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沼,最终走向灭亡。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20岁时进入普鲁士军队服役,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后,施里芬作为骑兵团参谋参加了萨多瓦决战,在总参谋长老毛奇的卓越指挥下,兵力处于劣势的普鲁士军队速战速决,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战争。

  在之后的普法战争中,他又因作战有功被授予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对老毛奇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佩服的五体投地,并在日后将这一战略思想发挥到登峰造极。

  普法战争胜利后,德皇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宫宣布德意志帝国建立。

  完成统一的德意志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迅速发展为欧洲第一工业工业国、仅次于丑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发展工业需要更多的市场、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当时的世界市场已被各列强瓜分完毕。

  若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摆在德意志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战争。

  1891年,施里芬出任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

  也正是在这一年,感受到德国崛起威胁的东西邻国——法、俄开始寻求结盟,联手抵制德国。

  1892年8月17日,法俄军事协定签订。

  这意味着日后的德国将在战争中陷于被兵家视为噩梦的境地——两线作战。

  施里芬开始着手制定战略计划以寻求破局。

  在施里芬看来,德国扭转局势的方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一方,对另一方暂取守势。

  当打败一方后,在内线运动兵力再打败另一方。

  德国当时的铁路密度欧洲第一,发达的铁路网络和雄厚的工业实力为这一战略计划做出坚实的保障。

  施里芬计划”从实质上来说,可以理解为三个字——时间差。

  开战之后,利用发达的铁路系统,德国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军事动员,而对手法国需要一周的时间,臃肿的毛熊则需要耗时一个月。

  毛熊虽孱弱但国土广袤,这意味着对俄作战不能速胜。

  施里芬遂将首战目标定为左邻法国——“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法国”。

  施里芬计划以70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