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款样车同时研制。

  1937年6月,两款原型车陆续完工,随后在富士训练场进行测试。

  甲方案原型车由于陆军后期提出的要求,车重超过了15吨;

  乙方案原型车的重量有所降低,为9.8吨。

  两款样车被送往前线后,士兵反馈乙方案的车体防御力不足,士兵的伤亡率高于甲方案样车的伤亡率,最终霓虹决定将甲方案样车作为最终定型的新款装甲车辆。

  1938年霓虹将新款战车命名为九七式坦克。

  九七式坦克正式定型后,霓虹为其安装了两款不同型号的发动机。

  一款是过燃式柴油发动机,另一款是三菱公司生产的SA12200VD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两款发动机经过测试后,霓虹高层对三菱公司生产的直喷式柴油发动机赞赏有加。

  相比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更高,为确保九七式坦克能够在寒冷的地区进行作战,霓虹还为其配备了气体冷却装置,弥补了柴油发动机需要大量冷却水的棘手问题。

  在九七式坦克的最初版本中,主武器是一门57mm的火炮,装弹量2580克、初速每秒349.3米、最大射程为6公里。

  该火炮的配备与先前的*****主武器相同,是由90式57mm火炮基础上改良而来,霓虹在其基础上研制了初速更快的炮弹,使其火力在射程内有了明显的提高,炮塔内部有两人,左侧为炮手和装填手,右侧为车长。

  弹药方面配备了80发榴弹、40发穿甲弹总共120发炮弹;机枪手的武器为1挺九七式7.7毫米重机枪,可以携弹2745发,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备弹100发。

  57mm火炮的最大优势在于对目标的追随性高,坦克在行进中也可以进行射击。

  实战中操作该火炮的霓虹士兵,在近距离行进攻击中,也有非常不错的射击精度。

  据霓虹参谋本部结合资料分析,九七式坦克配备的57mm火炮火力,在对抗当时德军的l号、ll号坦克,霓虹的BT-7、T-70坦克时并不处于下风。

  时间来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期间,当时霓虹共拥有700多辆九七式坦克,在入侵马来亚时由于英军投降,并未遭受多大的抵抗。

  然而在缅甸和菲律宾作战时,面对丑军最新的M3坦克,九七式坦克都无法在正面击穿M3的装甲。

  1942年4月,霓虹坦克一团在进行穿甲弹试验时,发现57mm火炮初速较慢,正面发射穿甲弹时无法击穿装甲,侧面攻击时必须发射10多发炮弹,试验车的装甲才会有破损。

  霓虹因此认定57mm火炮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主武器标准,必须进行新的主武器研发。

  此时,霓虹坦克第7联队的园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