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1章 火车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改行卖水泥。

  要让老百姓用得起煤,关键在交通,尤其是铁路。

  老李首先意识到铁路是煤矿成败关键。

  他曾尝试开发磁州的六河沟煤矿,但磁州深处内陆,“运道艰远”,算盘一打,根本办不起来。要抵抗洋煤,只能开铁路,铁路却是当时的政治禁忌。

  自强运动时期,舆论普遍认为“火轮车”是洋人的坏招,同光中兴群臣一致反对开铁路。

  李鸿章本人曾上奏议论铁路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的洋人阴谋。

  直到1870年代,小本子引进英国技术开煤矿,不但机械凿井,更铺设运煤铁路,使产量激增,老李才猛然醒悟。

  1876年,老李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到唐山,筹办开平煤矿。

  唐廷枢不是科甲正途出身,而是英国怡和洋行买办,满身洋铜臭,与科甲官员格格不入,但他的眼界也与保守官僚大不相同。

  果然,唐廷枢的勘矿报告由交通出发:

  “天下各矿盛衰,先问煤铁石质之高低,次审出数之多寡,三审工料是否便宜,四计转运是否艰辛。”

  唐廷枢明确指出,煤矿成败在交通,更以铁路为中心,规划完整的海陆运煤交通网。

  开平煤矿位于津门东北,距离京津市场70公里,若以牛车运输,成本过高,没有开采价值。

  改以轮船海运,也要将原煤运到40公里外的小港芦台,运费仍然压不下来。

  于是,唐廷枢慷慨提议铺铁路:

  “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煤之利……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难振作也。”

  开平矿务局的第一个铁路构想,是建造接通唐山矿区与海滨涧河口的100华里铁路,总价白银40万两。

  唐廷枢保证铁路一通,两年可以回本。

  “若每年运煤十五万吨,可省开平至芦台车力银三十三万两。”

  这每年33万两白银的陆运“车力银”,是开平煤的成败关键。

  当时霓虹煤在魔都交货,每吨6两。

  胡建巡抚丁日昌在呆湾开办的华夏第一个机械矿井基隆煤矿,铺设2公里“马拉火车”轻便铁路通达海口,跨海到魔都,每吨4两5钱,成为当时国内最重要的煤矿。

  只是数量不足,无力取代霓虹煤。

  唐廷枢指出,只要铁路开到芦台港,开平煤魔都交货价同样可以压到每吨4两5钱。

  开平煤矿的潜力远大于呆湾。

  基隆煤矿经营5年,年产量5万余吨;开平煤矿同样经营5年,年产量24万吨。

  只要开平煤矿铺铁路,洋煤将于一夕之间边缘化。

  但在唐山开矿的同一年,国内反对铁路之争达到最高潮。

  怡和洋行擅自铺设淞沪铁路,引发激烈争议,清廷强硬交涉,买下全路拆除。

  开平煤矿的铁路计划随之搁浅,只好开凿运河替代。

  全长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