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4.第124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却经历前所未有的物价大规模暴跌时期,使实际工资在1922年底经济萧条结束时,要高于此前的通胀繁荣时期。

  由于货币工资没有批发和零售价格的跌幅大,而工会造成的单位生产成本上升和政府造成的经济萧条压低了企业的预期利润,以至于充分就业成为根本不可能的妄想。

  造成战后经济萧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种子在战争最后2年便已经埋下。

  一站之后英国曾有过一段因通胀而引起的经济繁荣时期,在战争的最后2年中,英国的工资增长速度快于物价的增长速度,但是商品管制政策却让收入增加的民众买不到所需要的消费品。

  战后取消了管制,民众开始疯狂地采购。

  其后果不言而喻,从1919年4月到1920年4月,物价上涨了整整50%。

  于是,货币工资的涨幅开始落后于物价的增长速度,于是便产生出凯恩斯后来称之为“利润膨胀”的效应。

  一旦这种通胀推动的繁荣出现,物价就会持续不断地上扬,直至整个金融体系崩溃为止。

  而当物价以每月4%的速度增长时,又有谁不想以4%的年利率向银行借钱,不断在商品、股票、不动产上赌博呢?

  英国本身在1919年3月放弃了金本位,因为上层担心战后复员的大批劳动力因为没有工作将被迫领取救济金从而引发社会动乱。

  而内阁更将1919年4月克莱德兵工厂的总罢工视为革命暴动即将来临的信号,所以金融和郑治的逻辑合二为一,决定将利率降至令人惊讶的低水平。

  即使在通胀繁荣带来的弊病早已险象环生时,仍不肯放弃上述政策。

  然而,很少有议员意识到,在那种金融条件下降低利率等同于靠胰岛素来治疗低血糖……

  察觉到大事不好的英国金融家在1919—1920年的冬季与内阁开展了激烈的斗争,终于使英格兰银行在财政部的约翰·贝莱德贝利爵士的帮助和鼓励之下,把政客们在战时所篡夺的金融决策权夺了回来。

  为了挽救危局,英格兰银行开始采取“高价货币政策”。

  1920年4月15日,英格兰银行将最新的银行利率提高到了7%,而如此高的利率维持了一整年。作为配合,政府同时颁布了几项新的税收项目。

  主张“高价货币政策”的财经官员认为,如果要让英镑能够以战前同美元的汇率水平重返金本位体制,首先必须迅速消除通胀,甚至扭转英镑价值的走向。

  贯彻执行这个目标要求政府预算的平衡,充分利用利率政策来控制信贷的增长,以及对纸币供应商制定法定的限制。

  如果他们在通胀无法控制前,就采取果断措施抑制通胀繁荣,英国经济后来也许不至于出现这种严重衰退。

  但现在,英国面临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