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10章 杀手(1w)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围式的枪管散热型外筒,便能加持开膛待机的这一散热设计,两相结合之下,将连射武器的久射热蚀问题维持在了一个相当可靠的标准内。

  又例如,其依靠机匣尾部按钮和枪管与木制枪身衔接位置处的转轴设计组成的拆卸结构,便能似弯折式转轮手枪一样执行类似的弯折的快拆功能,对于开膛连射武器易产生的异物侵入干扰,能够起到很有效的排除作用。

  这些外部设计,实际上在后世中被应用的也不在少数,皆属于开山级别的构想。

  结合上述在核心体系上的打造,除了在同时期属于创新性的独一无二之作外,对后世的冲锋枪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过,这款枪型也是存在有不少缺陷的,虽然这很大部分是因为外力和开创性设计的无经验借鉴所影响和导致的,但确实也让这款武器在设计视角上的评级下降了许多。

  这其中,最为致命的便是“供弹设计”,这也是我说因外力影响而被强制加入的那部分设计。

  其出于对高弹容的过度追求,军方在招标后期下达了对使用32发蜗牛式弹鼓作为制式的需求。

  这对已经设计完成原定使用20发直匣的MP-18原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最终成型的设计搭载了一种并非自主设计中构想过的过大弹鼓,形成了一个古怪的最终量产型。

  这样的设计插入,产生的主要问题便是平衡性的差异,达到32发的载弹量加上原本就重的弹鼓质量,对于枪械的可控性和近距离精度维持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这种弹鼓设计本身的装弹还很困难,其因内部的超长行程弹簧随装弹渐深释放簧力,对不熟手的士兵而言,甚至需携带装载工具才能装填完整。

  而想要通过少装实现轻装填的想法,则又与高射速特性相驳斥,而对于不具备便携性的弹鼓而言,也没有多携带的选项。

  基于这以上种种,对于这款整体构造上较为合理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让使用性和精度成为了这款武器的一大劣势。

  不过,对于这种现在看来的巨大问题,验收方的德国军部倒是没什么大意见。

  按照他们的思维来认知,这种枪械已经达到了高弹容预想,虽然产生了一些使用问题,但对于将士兵当工具使的第二帝国而言,并不算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总之,这款武器获得了军部的认可成为了德国第一款制式冲锋枪,首期合同便高达5万之多。

  不过因战局走劣和不久后战争的失败,这些订单进行到最终的1920年时也才量产了25000支左右,其中只有3000支真正参于了第二帝国时期的一次世界大战,且因数量较少,只有突击部队装备过并用以作战。

  一站之后,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的时代时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