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6章 读书无法明智?_四合院之惬意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分那么远了。

  其中两个年青人,就在近郊,时不时就能回家一趟。

  这时一大爷突然发话道:“我这边说几句啊,咱们院里呢,也有几个适龄的孩子,这建设国家,帮扶农民都是光荣的大好事,但这离家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不是那么简单嘴上说几句就能行的事,孩子们做决定前呐,一定要想好,不仅他们要想好,长辈们也要替他们想好,这种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别脑袋发热,得了别人的夸,就冒失的定了,你要没那个真心,没有那个能耐办实事,只是为了得几句夸,就趁早歇了这个心思,去了也是给当地人民添麻烦,还连累自家长辈担心。”

  这段话,不是一大爷一拍脑袋,突然想起要说。

  而是那天龙虾宴的时候,院里几个爷们自成一桌,聊着聊着,说起了这个事。

  都是人精,自然嗅出些不对来。

  向李想问起来,都是一个院里的邻居,李想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吧。

  他也只能尽量以中立的立场客观评价。

  于国家的发展来说,不得不经历这样的阵痛时期。

  这样的政策落到个人头上,对于没那么大抱负的人,难免会觉得痛苦。

  这就要看个人心性了,能看到远的人,提前一步,痛过之后好处也不会少。

  熬不住的,只觉的是人间炼狱,花尽心思想逃离,正的邪的什么招他都能想的出来。

  当然更多的,还是甘为牛马,这也是自古至今老百姓们的活法。

  四合院里在这方面,人心向来齐,几个说的上话的商讨了一下,决定还是要给院子里的年轻人浇浇冷水。

  浇的不是有这个能耐和心性的人,这样的想出去闯闯他们也不拦着,拦着是那没什么用的,去了也只会给自己和家里添麻烦的。

  当然,刚刚一大爷那番话,李想他作为青年人代表不方便说。

  二大爷,没那个口才说的这么漂亮,同样劝诫的话,就怕他能说出命令的口吻,反倒惹人嫌。

  三大爷,想说,可顾虑多了就没胆子说,但是他也接下了读报纸的活计。

  关键时候一大爷站了出来,他还是能镇得住场子的。

  虽然为了养老的事,有些让人诟病的地方,可瑕不掩瑜。

  目前大义上,没什么可让人指摘。

  一大爷的劝诫,还是起了些作用。

  起码院里几个闲散年青人,没有像先前那样,见天的跑出去串联这个串联那个了,常挂在嘴边的光荣、荣誉的词儿,也消了不少。

  虽然四合院里的火焰,在烧旺之前,被止住了。

  可外面的火焰,如同被火上浇油般越烧越旺。

  逐渐,这个火开始烧到各大高校。

  从中专、大专、大学无一幸免。

  现在李想在外面行走,耳朵里听的都是这些事情。

  这年头正版消息还在延迟,盗版消息传的倒是比谁都快。

  人太过淳朴也有不好的地方,把那些以讹传讹的加工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消息,听进了心里,人就会变得着魔。

  学校开始出现学生退学的情况,无论老师怎么劝说,也阻挡不了他们进步行为。

  在退学的这些人当中,农村出来的学生只占了非常小的比例,大多数都是城里的孩子。

  这样的现象被还有理智的人看在眼里,真是痛心无比。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