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 穿越一场,何不名留青史?_大明第一狗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季收割,赚五两。

  这就是十两银子!

  其余时间呢,可以到县城中务工,在建筑工地每月也有五两银子的收入。

  进厂也有五两银子每月的收入。

  耕地也没落下!

  如此一来……

  想到这,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了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不过,朱元璋只顾着笑了。

  面对十年未见的孙子,他有些失去了理智。

  而反观朱标,就要冷静的多了。

  面对那些自己从未听闻过的词语,朱标提出了疑惑。

  道:“对了,儿……不是,内个,朱大人,这流水线工厂,所谓何物?”

  朱英雄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跟他们解释什么叫流水线工厂呢。

  想到这,朱英雄微微一笑。

  嘴角一撇。

  道:“所谓的工厂,就是工坊的意思。”

  “类似于……铁匠铺、纺织坊、成衣铺之类的地方。”

  “只是呢,本官将生产的流程,复杂化了一些。”

  “听起来是‘复杂化’,但实际上呢,这种流程上的‘复杂化’,不仅不会影响效率,反而会增加效率。”

  “你们想想,寻常情况下,我们若是想要培养一名合格的铁匠,需要的时间,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

  “但如果我们复杂化一下流程,打铁的酒只负责打铁,淬火的就只负责淬火,如此一来,流程虽然复杂了一些,但所有人都能做。”

  “即便是对打铁一窍不通的人,来了只需要段时间的培训,便可以正式上岗。”

  听到这,朱标恍然大悟!

  不仅是朱标,就连一旁的马皇后、朱棣两人,都惊的合不拢嘴!

  只有朱元璋,心不在焉的盯着朱英雄看。

  看的朱英雄浑身都发毛。

  这时,马皇后喝了一口刚刚冲好的热茶,接着开口道:“朱大人啊,你的这个方法……真的妙啊!”

  “若是能够将这种流水线的方式,推广到全国的话,那咱大明朝的生产力,也会更上一层啊!”

  朱英雄闻言,点了点头、。

  接着又道:“不过,想要推广哪有那么容易?”

  “这流水线没推广之前,有多少官员可以在其中获利?”

  “若是推广了流水线,那么,必然会触碰到无数人的利益,从而导致推广路上,艰难重重!”

  “甚至本官作为发起者,还会有生命危险。”

  古代的儒家式教育,有好有坏。

  其中,最为麻烦的一点就是,儒家教育,总会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

  如果你想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

  那对于儒家的人来说,那就是礼崩乐坏!

  这种情况,其实一直到民国时期,才稍微的得到一些改善。

  但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儒家对华夏所做出的贡献吧!

  只是,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儒家的那一套,无非就是御民之术。

  对百姓根本没有半点好处。

  但在古代,其实说实话,儒家还是非常实用的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