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章 出城狩猎,市井耳闻!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但实际上,说书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到了汉朝,民间甚至出现了不少专业的说书艺人。

  唐宋更是繁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李商隐曾写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张飞和邓艾的故事,在那个时代,已是广为流传,而今天台上说书的人,说的也正是三国。

  虽然此时罗贯中还没有整理出《三国演义》,但三国的故事,可是早就满天飞了。

  朱允熞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扫了一眼楼中的客人,大多是青杉儒袍长袖,作读书人打扮,暗道集贤楼果然名符其实。

  喜欢听书的,可不仅是市井百姓,文人骚客更甚,

  不过,也对。

  这时候的普通老百姓,大多只会去街边简陋的摊位前喝一壶茶,吃一碗酒。

  像这种装修得高大上的酒楼,能进来的,也只有富人或权贵阶层,自然读书人多了。

  朱允熞叫了几色小吃,点了一壶酒,有模有样的吃喝起来。

  他年龄太幼,坐在楼中格外醒目,引来不少关注的眼光。

  但看到他带着几名随从,便都纷纷将目光移开。

  富家小公子出来逛酒楼的虽然很少,偶尔还是能见到的。

  娇生惯养,自古有之。

  朱允熞津津有味的听着。

  说书人说完一段,引来满堂喝彩声,随后,众宾客便纷纷给出赏钱。

  那说书人拱手打礼,道:“今日已然说了一个时辰,小老儿口干舌燥,暂且歇息一盏茶功夫,再接着说下一回。”

  众人都轰然叫好,接着便自顾自的吹牛喝酒。

  “听闻近日朝堂上,加征商税之事,已引起了满朝议论,兄台在朝为官,可曾耳闻?”

  隔壁桌上,传来一人的说话声。

  朱允熞寻声望去,便见到几名儒生模样的人,正在那里议论。

  他心中一动,想不到在这集贤楼中,还能听到这样的事。

  但略一思索,也属正常。

  这个时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他们既是读书人,可能都有了功名,甚或已在朝为官。

  议论朝政,最是正常不过了。

  朱允熞对此也颇为好奇。

  从冯大壮那里听来的,毕竟是二手信息,不知道亲听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确有此事,户部尚书赵勉,刑部尚书杨靖,皆认为国库空虚,力主加征商税。”

  “鼠目寸光,鼠目寸光……堂堂大明朝廷,与商户争利,成何体统?朝堂上衮衮诸公,难道就不反对吗?”

  “怎么可能呢,我听说反对加征商税的奏章,已如雪片般飞入大内,堆积如山了,但陛下一直留中不发,虽未明着表态,可似乎有意推行。”

  “唉……”

  大明皇帝要做的事,谁能阻止得了呢?

  至少,自洪武年以来,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几人埋头饮酒,神色甚是不满。

  半晌,又有一人开口道。

  “我听闻加征商税的建议,是一名七岁幼儿提出。如此重大的国策,竟荒唐至此,可叹,可悲!”

  “可不是吗?听说是故太子之子,四皇孙提出来的。”

  “不过,传闻四皇孙虽仅七岁,心智却已超成人,不可以常理视之。”

  “荒谬!黄口小儿,牙得没长齐呢?说什么远超成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慎言,慎言!人家可是皇孙,你这话传出去,那就不得了啦。”

  同桌的人连忙提醒。

  但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小,已经被周围的人听到了。

  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喝道:“好狂妄的儒生,四皇孙殿下,也是你们能随便评价的吗?”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