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七章 暴走的小妹妹_那年花开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是春节期间,清水县电影院里几乎就是爆满,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成群结队过来玩耍的年轻人和学生。

  在八十年代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如果电影院里的观众,全是以十几个人互相认识的小团体为主的话,那现场的观影环境一定是“嗡嗡嗡”的不太良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电影刚开播的时候,“嗡嗡嗡”的闲聊声让李野感到有些不适,但是很快就没人说话了。

  因为《高山下的花环》看似是一部战争片,但其中却充斥了大量关乎人性的情节,精彩的剧情和优秀演员的表演,很快就引起了普通观众的心理共鸣。

  “为什么靳副连长,连个三等功也不批呀?”

  “不存在违反纪律的问题,战场上砍甘蔗是我同意的.”

  “我要越级反应,向xx反应,向京城反应”

  看着荧幕上因为自己的副连长被打压评功而压抑愤懑的赵蒙生,李野不得不感叹,好的文学作品是不会被埋没的。

  当初拍《望乡孤军》和《春去春又回》的时候,李野并没有指定必须要由老谢来当导演,是沪市电影厂自己决定老谢最合适。

  而这部《高山下的花环》在李野的干扰之下,拍摄单位由沪市电影厂换成了八一制片厂,

  但是虽然李野扰乱了历史的轨迹,但这部电影还是阴差阳错的纠正到原来的道路上,拍的非常经典,非常好看,也非常大胆。

  原作者写写的大胆,导演拍电影也拍的大胆

  主演还是唐姓的帅气演员,因为他本来就是八一厂的演员,而他也凭借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成功的摘掉了奶油小生的帽子。

  尤其是在战争结束后的这一段,他演的非常好,举止行为、言语台词,都说到了广大观众的心里。

  不过李野认为这整部剧里拍的最好、最感人的,却是一个个的配角,

  小bj、雷军长、靳副连长的家属、梁三喜的老娘和媳妇儿

  当电影中演到连长梁三喜的老母亲和家属,卖了家里的大肥猪还债的时候,就算是写过,对于各种煽情手法都了然于胸的李野,都忍不住的鼻头一酸,眼睛不适。

  在这个“人死债消”的年代,一位烈士的家人,在接到阵亡通知书之后,第一时间就把大肥猪卖了,拿着钱千里迢迢的过来替烈士把欠债还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问题是,这段剧情,还是有真实原型的。

  据说当初原作者在跟拍摄方交流的时候,强烈要求这一段不能删减,就算是被人诟病苛待烈士也不得删减。

  这也是最令李野敬佩的地方,原作者在作品中确实反映了一些负面的东西,但他最想表现出来的,还是这种“平凡人的伟大”,而不是逮住人性的黑暗使劲抹黑。

  而这种平凡人的伟大,也确实感染了所有的观众。

  当影片结束的时候,李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